五、语言元素
电视语言是指用来传达电视节目理念的基本表意单位,具体指诉诸人的视觉器官的画面和听觉器官的声音。
1.画面
从画面语言来说,电视体育栏目中所使用的语言在多数情况下为常规语言,但由于体育本身的独特性,电视体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规范。
运动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特征,适应摄录对象自身的特点,运动镜头就成为体育节目中演播室以外镜头的主要形式。其中,移动镜头的运用比较普遍。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冰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攻防转换频繁、对抗性强的球类项目,田径运动中的赛跑、跳远、投掷等有明显位移变化的竞技项目等,摄录均需要借助大量的移动镜头。这种镜头能最大可能地记录动作完成的全过程而不破坏动作的完整性。如在排球比赛中,镜头会随着排球的上下翻飞而不停运动。从排球发出到排球落地,一般从不切换。即使切换,也只是在机位、景别、角度上稍有变化而已。篮球比赛的活动范围稍大,从后场发球到前场进攻完成一个回合较量,镜头则一直跟踪篮球运动的轨迹。篮球转播中常常有这样的镜头:篮球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一举中的,这一过程可以借助慢镜头舒缓地展现出来。在足球、棒球、橄榄球等攻防范围非常广的比赛转播中,镜头往往要进行多角度切换,但镜头的移动不会停止。运动镜头拍摄运动场面,这种通过镜头内部蒙太奇实现的场面调度,能够达到画面内的平衡与和谐。赛事转播如此,在各种专题栏目中同样能看到大量的运动镜头。这是体育节目镜头运用的重要形式。
在各种专题节目中,根据节目所要表达的主旨,也会在重要之处适当穿插慢镜头回放。例如在当年“飞人”乔丹宣布退出篮坛时,许多专题节目都在不断地展示他高超的球技,他的精彩跳投、大力灌篮、巧妙传球等动作,借助慢镜头一遍又一遍地分解、组合,让受众饱览一代巨星的迷人风采。同时,体育节目还借助倒放的慢动作镜头(即将录像资料按动作完成的相反方向进行放映),关键瞬间还用正放、倒放相结合方式,让受众看清楚比赛的细节,如进攻一方队员是否越位、是否违规、是否进球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技术逐渐应用到体育节目中。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的“双胞胎”摄像机,为花样游泳比赛的电视转播提供了突破性的新视野。一般情况下,如果用单一摄像机来拍摄,由于水的折射,运动员水下的身体部分一般比水面大。而这种“双胞胎”摄像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在水上,一个在水下,通过修正这种视觉误差,将两个摄像机拍摄出的画面合成为一个画面,让观众能够同时看到队员水上水下的动作,通过画面语言实现了节目创新。
2.声音
在声音的运用上,解说词和同期声是体育节目中最主要的声音形式。
观众的喝彩和掌声是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转播的体育比赛中我们能看到,转播机构为了让体育比赛最大程度地呈现真实效果,专门派人拿着特制的设备采集现场观众的欢呼声和喝彩声,这种转播条件下提供的赛事看起来非常真实。近来,国内的电视节目也开始注重运用更真实的同期声来还原体育赛事现场的真实感。
体育比赛的现场解说是赛事直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赛事直播中,解说员的解说词基本上不可能事先准备好,而是要根据比赛现场发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解说,它给解说员相当大的自由空间。这种解说应该以声画对立为主,声画对位为辅,即解说员不必将画面所呈现的东西再重复一遍。受众所要听到的解说词,是在画面上看不到或看到了而没有意识到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比赛中的盲点、疑点及场上的纠纷,如足球中的越位、篮球中的3秒违例、乒乓球的发球、羽毛球馆中看不见的风向等;背景材料,如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特点、风格,场馆介绍、场地状况等;体育知识,包括比赛项目的历史演进、现行规则、风格流派等,另外还有根据现场情况所做的各种评点等[5]。而所有这些都是画面以外或与当下画面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属于声画对立的范畴。好的解说员会将这些内容根据现场的形势变化提供给受众,同时将自己的点评表达出来,与受众进行交流。优秀的解说词会因自由空间较大而打上解说员的个性烙印,电视体育现场解说词中不乏这类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