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容
内容是表现节目价值和建立节目品牌的决定性因素。综艺节目内容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节目命名、题材组合、悬念设置和人物组合。
1.节目命名
与其他电视节目形态相比,综艺节目每一集之间的连续性较弱,也就是说,观众即使随机观看某一集也能正常接收节目的信息。这也是该节目形态的一大发展契机,制作人员如能加以有效利用,可以让观众在观看每一集时都有焕然一新的感觉。综艺节目在叙事结构上的创新空间非常狭窄,因此,节目的命名和包装成了抓住观众眼球的重要元素之一。
(1)节目名称。
节目名称是吸引观众观看节目的重要因素。命名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节目属性命名,例如《智勇大冲关》从节目名称可以看出这档节目属于闯关竞技类的,又如从名称《魔亦有道》可以看出节目和魔术有关;可以根据主持人命名,例如吴宗宪主持的《Jacky Show》和《综艺最爱宪》;可以根据播出时段命名,例如台湾的《周日八点档》和《超级星期天》;可以根据节目中的关键动词命名,例如《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超级变变变》和《谁比我糗》;可以根据节目中的人物性质命名,例如香港的《超级无敌奖门人》;也可以根据节目规则命名,例如美国ABC的《101种游戏节目的淘汰方式》;还可以以外语命名,例如韩国节目《Running Man》。
(2)单元命名。
综艺节目一般由几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一般被称为单元,这些单元都会有特定的命名。这些单元的名称通常会使用与节目性质相关的现有词句、成语、谚语或是对其进行谐音改造。台湾的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的两个王牌单元《真的假不了》和《人不可貌相》都是含有“猜”意思的词汇,节目整个过程就是让嘉宾进行推理和猜测。在《真的假不了》单元中,节目组寻找了几名有故事但看起来很平凡的人物,让嘉宾猜测这些人物当中哪一个是假的;《人不可貌相》则设置了主题,每个星期会寻找几名符合主题的人物进行比拼,比拼后会请到几十位相关专家投票选出胜利者,而现场嘉宾在知晓谁是胜利者前必须猜测,猜错的嘉宾将受到处罚。《周日八点档》中的三个单元——《食字路口》、《厨边头尾借过来》和《案发现场躲猫猫》也是根据挑战内容命名的,《食字路口》单元名称是由“十字路口”谐音改造而来的,这个单元是挑战主持人和嘉宾到台湾各地去寻找当地美食的能力;《厨边头尾借过来》是要求他们到某个旅游区借十样东西;《案发现场躲猫猫》则是让他们到台湾各个家庭、机关找到制作单位所设置好的五个疑点和三个疑犯。《超级星期天》中的《佼亮公开赛》和《哈林夜总会》单元则是根据主持人黄子佼、卜学亮和庾澄庆的名字来命名的。
(3)人物命名。
参与综艺节目录制的人物有很多,尤其是一些融合棚内和外景拍摄的节目,他们当中有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主持人是综艺节目的叙事带动者,许多综艺节目会给予主持人一个头衔,他们代表着节目品牌,也代表了节目精神。例如,香港无线的《奖门人》系列中,三名主持人都有“奖门人”的头衔,他们就像是掌柜,嘉宾们必须在他们的带领下完成游戏或关卡。而《快乐大本营》的“快乐家族”主持群也给节目带来了许多快乐。除了给主持人以特定头衔外,节目中也会使用主持人或嘉宾的绰号,例如在韩国的《家族诞生》中,主持人刘在石被嘉宾们称为“蚂蚱”,固定女嘉宾李孝利也因为她在节目中表露的野蛮性格被主持人和嘉宾们称为“国民妖精”,这不仅能让观众感到亲切,也提升了节目的娱乐效果。日本综艺节目《电视冠军王》和《极限体能王》中,把胜利参赛者称为“王”,把历年来多次参赛的老手称为“全明星”,而首次参赛的挑战者被称为“新生代”。
虽然名字只是个代号,但是在综艺节目中,一个富有创意的命名能够引发观众的好奇心,进而引发人们的关注。因此,综艺节目无论在开播还是改版时都应在节目名称、单元和人物的命名上多下工夫,进行创新。
2.题材组合
一档综艺节目可以只限于一个题材,也可以混合各种题材。无论是单一题材还是多个题材的搭配,都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把不同题材和娱乐进行组合,是当今许多综艺节目进行创新的重要方式。
(1)娱乐与音乐。
综艺节目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曾经以艺人秀的方式呈现,艺人在节目中表演和唱歌是节目的重要看点。因此,音乐是综艺节目的一个关键题材。韩国KBS的《音乐银行》和MBC的《音乐中心》就是两档以艺人歌唱表演为主的综艺节目。这两档节目每期会邀请韩国当下流行的歌手或团体到节目中演唱,既为歌手们提供了宣传的机会,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头戏。
浙江卫视的草根歌唱类节目——《我爱记歌词》,自2008年推出以来就受到观众的喜爱,已被打造成全国首个门槛最低的互动音乐综艺节目。这个节目的创新主要在于它打破了以往综艺节目重视歌唱水平和舞台效果的原则,只要参与者唱对歌词就有机会胜出。这种形式就像是把百姓喜爱的KTV搬到银幕上,把节目做成了一个大型KTV,在这个KTV中,观众能听到不同的人唱歌,即使平时并不擅长唱歌的人都有机会在银幕前大展歌喉。
(2)娱乐与新闻。
一般的综艺节目都是在“玩”和“闹”方面做文章,较少涉及与新闻和时事相关的题材,而《正大综艺》就是一档融合了娱乐和新闻的综艺节目,节目关注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活动,也反映当下的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和问题。例如,1996年节目为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制作了《长征专辑》;1997年节目为配合香港回归祖国,制作了《香港专辑》,表现了当时香港的人文风情和现实生活;2005年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制作了《西藏专辑》;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制作了《世博会专辑》,等等。这些节目使观众在笑声中得到教益和知识,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大事,并给人以启迪[14]。
此外,娱乐和新闻时事的融合也可以打造节目的公益性,通过节目为灾难或意外事故筹款。例如《我爱记歌词》就喊出了“天天唱好歌,热情为公益”的口号,除了为全民打造了一个欢唱的大舞台,也设置了“爱心公益基金”的内容。在“爱心大冲刺”和“无限欢唱”的环节中,挑战者通过接唱歌曲累加一定数额的爱心公益基金,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3)娱乐与体育。
闯关竞技类综艺节目大部分都涉及体能的挑战,代表性节目包括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浙江卫视的《冲关我最棒》和湖北卫视的《牛气冲天》等。2013年的明星跳水节目,如江苏卫视的《星跳水立方》和浙江卫视的《中国星跳跃》更是成功地将娱乐和跳水这一体育项目相结合。将体育比赛机制融合在综艺节目内容中,不但保证了节目的整个流程更加顺畅,也使节目的悬念和紧张感大大增加。日本年度著名的闯关竞技类综艺节目——《极限体能王》更是挑战了参赛者的极限,每年都在试图寻找能够突破所有考验体能关卡的挑战者。在节目中,有的挑战者虽然挑战了十多年未能成功,依然坚持参加每届比赛。《极限体能王》成为日本观众一年一度的盛典之一,也受到许多国外观众的热爱。
(4)娱乐与教育。
寓教于乐一直是综艺节目的重要功能之一,观众观看综艺节目,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可以学到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河南卫视结合“文化中国,文化卫视”的频道整体定位,创办了大型文化节目《汉字英雄》。参加节目的小选手在舞台上面对名为“十三宫”的汉字阵,成功写出题目中要求的汉字,可继续前行答题。观众们不仅可以看到激烈的比赛,更能够从于丹、高晓松、张颐武的说文解字中了解更多汉字知识。节目将娱乐与知识结合,成功地传播了汉字文化。
又如《谁比谁聪明》等多档类似节目邀请嘉宾参与并回答来自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考题,在回答过程中参与者有三次机会向节目邀请的小学高材生询问参考答案。节目让嘉宾们重新回到小学测验现场,考验他们的智力,同时,嘉宾、主持人、现场小学陪考团和观众都可以学到新知识。
(5)娱乐与戏剧。
明星表演一直是综艺节目中的重要部分,小品、小剧场和歌舞剧等都是综艺节目的重要元素。台湾的《综艺大哥大》和《综艺大喝彩》就是以明星表演为主的两档综艺节目,考验艺人的现场即兴表演能力。
韩国综艺节目《Star King》作为一档以明星表演为主的节目,不定期会在节目中设置短剧,让艺人挑战短剧演出。例如偶像团体Super Junior每期会根据不同主题录制一段短剧,观众有机会看到他们歌唱和舞蹈以外的表演能力。韩国许多综艺节目都会融合小短剧或情景剧的元素,如《明星职员》、《家族诞生》和《Running Man》等都曾经加入戏剧表演的元素。
中央电视台2011年推出的《谢天谢地你来啦》更是打破了传统节目的表演形式。表演嘉宾没有剧本,没有台词,要在一个自己完全未知的特定主题场景中根据已有人物的表现即兴表演。这种即兴表演构成了节目的主体,区别于以往表演只是节目一小部分的形态。剧情的一些关键点由栏目事先设置,表演者不能反驳,只能通过自己的智慧来为故事编造具体情节、原因等。这种模式不仅给戏剧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也拓宽了综艺节目的形态。
(6)娱乐与美食。
把娱乐和美食相结合,能进一步丰富综艺节目的元素。例如香港的《美女厨房》每集邀请三位美女艺人进行厨艺比赛,还会邀请两位男艺人及一位大厨为评判人。节目第一季于2006年播出后就打破了TVB游戏节目的收视纪录,成为TVB最高收视的游戏节目。随后,节目还推出了番外篇《美女厨房至尊孖宝大赛》、《美女厨房Sawasdee》、《美女厨房Khob Khun Krup》、《美男厨房四大热荤》、《美男厨房美点双辉》和《美女厨房团年饭》。
另外,台湾综艺节目《周日八点档》中的《食字路口》板块也是让主持人和嘉宾到台湾各大旅游景点寻找美食,观众可以通过他们滑稽的寻找过程来增加对当地美食的认识。
(7)娱乐与购物。
将网络购物成功嫁接于电视节目的跨界合作模式也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事实上,借助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力,网购产品也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推广,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009年12月,淘宝网与湖南卫视联手,在长沙共同组建跨媒体合资公司“湖南快乐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既开创了传统电视与电子商务跨媒体合作的先例,又实现了两个领域的强强合作。2010年4月18日,电视商务网络互动节目《越淘越开心》开播。《越淘越开心》突出的正是名字中的“淘”主题,节目由“你需要,我创造”、淘宝设计师个性展示和电视秒杀三个环节构成。据湖南卫视和淘宝网的数据显示,首期节目播出期间共有100万人通过淘宝网参与了活动,有力地证明了电视和网络互动的强大力量。中华传媒网有评论认为:“这实际上是网购+电视的首次资源整合尝试,也是国内第一档电视和网络互动的娱乐综艺秒杀购物节目。”[15]
(8)娱乐与古玩。
娱乐和历史文物相结合,也是综艺节目在题材上的一大创新。如河南电视台利用自己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于2004年制作了一档鉴宝类综艺节目——《华豫之门》。节目定位为“展现收藏百态,体现人文关怀”,每集节目参与者秀出自己的“法宝”,让专家在节目中做鉴定,这不但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藏品、展示藏品的平台,也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感受古代文明的窗口,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下认识文物。
3.悬念设置
电视节目制作力求达到3个“S”,第一是Suspense(悬念),第二是Surprise(令人惊讶),第三是Satisfaction(满意)[16]。悬念是传统叙事情节活力的一个主要来源,而悬念的设置和揭晓是整个叙事结构的中心原动力[17]。综艺节目没有固定的叙事结构,即没有固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所以,悬念的设置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综艺节目的悬念设置包括结构性悬念、二度悬念和兴奋性悬念。
(1)结构性悬念。
结构性悬念是贯穿整个节目的大悬念,它是突出节目总体构思以及建构节目整体框架的因素[18]。结构性悬念来自节目本身的形式和环节设置。以韩国综艺节目《家族诞生》为例,《家族诞生》是周播节目,它的单位是“季”和“代”。每录制一次节目算一“代”,每“代”节目中由艺人组成的主持人、几位固定嘉宾和不定期嘉宾将到一个地方进行拍摄,完成指定的任务,每“代”分上下集,每集一个小时,一周播一集。因此,结构性悬念就在于艺人们之间会在接受任务和比赛时擦出哪些火花,以及他们会在当地有哪些体验,最终会留下哪些回忆。这个大悬念贯穿节目始终。
(2)二度悬念。
一档综艺节目由不同单元组成,因此其整体叙事趋向是不稳定的,这使得悬念会产生的结果,创作者也无法预知。所以,在录制完成后,节目制作人员可以通过后期剪辑再次强调节目中的趣事,形成二度悬念。例如在《家族诞生》中,当嘉宾在完成任务或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出现有趣的对质时,节目将会放慢镜头,配上背景音乐,并放大嘉宾脸上出现的复杂表情,然后根据具体情境打上尴尬、紧张、害羞、恐惧等字幕,这种剪辑搭配能够产生很好的戏剧效果。此外,在出现搞笑场面或是比较精彩的比赛动作时,多方位机位会提供各个角度的镜头进行紧凑的回放,这样使观众多角度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些精彩的场面[19]。
(3)兴奋性悬念。
兴奋性悬念的作用在于铺垫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形象和提高观众收视兴趣[20]。综艺节目可以不断地制造出兴奋性悬念,例如,在《家族诞生》中的每个任务和比赛项目都是兴奋性悬念的源头,艺人们在游戏中因争强好胜、赌气、伤心或笨拙而产生的一举一动都是悬念的一部分。
4.人物组合
在综艺节目中,不同的人物组合方式和组合类别会呈现出不同的节目氛围。
(1)组合方式。
主持人是综艺节目的主要人物,支撑起整个节目。主持人组合可以分为一人主持,例如《百万小学堂》中的张小燕;两人、三人的搭档主持,例如《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的三人搭档;以及家族式的主持阵容,例如《快乐大本营》中的“快乐家族”。
综艺节目中主持人与其他人物的组合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主持人和现场观众。在这种组合中,主持人是固定的,而现场观众是不断更换的。因此,这类人物组合的综艺节目一般是以主持人为重点。第二种是主持人和嘉宾或参与者,嘉宾和参与者可以是名人或普通百姓。通常在这种组合中,主持人会带领嘉宾或参与者去进行游戏、比赛或完成任务,大部分闯关竞技类综艺节目都属于这种组合。此外,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恶搞综艺节目也是这类组合。第三种是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这种组合在大型棚内综艺节目中极为常见,例如春节联欢晚会、《快乐大本营》、《超级无敌奖门人》和《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主持人在节目中只作为叙事者,真正“秀”的人是嘉宾,现场观众则是营造节目现场气氛的关键。有时,节目还会设置嘉宾和现场观众进行互动的单元,让嘉宾和观众共同比赛或玩游戏。第四种是主持人、固定嘉宾和额外嘉宾,这是韩国综艺节目独特的创新人物组合方式,已被很多节目借鉴。节目虽然有主持人,但主持人和固定嘉宾是“同等”的,每一期主持人和固定嘉宾将会形成一个“家族”,共同推动节目进行,同时节目几乎每期都会不断寻找不同的艺人暂时加入这个“家族”,著名的《家族诞生》和《Running Man》节目就是这种组合方式。
(2)组合类别。
虽然综艺节目正在走向“草根”时代,但依然离不开名人的参与。如今,更多综艺节目是把名人和平民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受众群,也可以在录制过程中制造更多悬念。
例如,日本的《极限体能王》每一届都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名人和平民,节目中他们都是平等的,他们只有统一的身份,就是挑战者。台湾的《百万小学堂》则邀请了音乐制作人、演员和政治家等参与节目,再加上节目本身就有固定的儿童嘉宾,这种多元化的组合使得节目的受众群几乎没有年龄层之分,成为一档从小孩到老年人都可以观看的综艺节目。韩国的综艺节目则经常把搞笑艺人、歌手和演员组合在一起。SBS的《Star King》还请来了各种来自民间的甚至国外的“奇人”表演“奇技”,让嘉宾和这些奇人进行PK。组合类别上的创新可以使得节目更加多元化,让节目得到更多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