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生命

火星上的生命

《巴黎日报》1992年11月8日发表《侦察火星》一文。欢呼这一年9月25日“火星观察者”号探测器的升空,象征着地球与火星“复交”。文中说,悲观者一定会感到奇怪,既然已经知道火星并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什么还要进一步去接近它呢?这是因为实行这一计划有两个考虑。其一,与最近在地球上发现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存在的生命形态有关——例如在海底几千米深的水下,人们发现了火山源的断层边活跃着许多小动物群体。这一发现打倒了所谓的细菌不能忍受高于100℃温度的理论,令人特别吃惊的是,上述细菌靠吃硫磺生存。最近,人们又在罗马尼亚的一个山洞中发现:尽管洞内气体的成分主要是甲烷和硫化氢,但同样有生物存在。这两起发现已经足以使那些认为在地球以外也可以找到奇怪生命形态的专家喜出望外。外空生物学家提出这样的假设:人们可能在火星上的深层中或其他地方发现某些繁殖方式还不为人知的生命痕迹。

根据“海盗”号飞船探测发回的资料反映:火星上存在水资源。不仅干涸的河床说明过去存在充裕的水资源,而今其酷似地球两极的火星北极冠仍是由真正的水结成的冰层。火星探测器发现,火星大气含水量悬殊极大,平均含水量0.03%,全部含水量可达13万立方千米,火星南极和北极的冰帽总含水量约136万立方千米,可形成绕火星表面近10米深的水层。登陆舱对火星表面物质的研究,均表明火星中约1%的结合水,再加上火星高纬度地下的终年冻水,甚至在赤道附近地下可能还存在液态水。水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的前提,真正水结冰层资源的发现,对探查火星生命存在的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一种考虑更具有未来主义色彩。根据可以利用火星上局部水资源的原则,一些人毫不犹豫地提出未来向火星移民的设想。从火星上的水,甚至岩石中分离出足够的氧气后,就可能在火星周围“创造”一个真正的大气层。于是,火星便成了第二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