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

为了理解波动能弱化的思想,我们必须回到对量子力学有精辟阐述前的时代。当时,量子力学正处在中断研究和命运被扼杀之际,我们对整个宇宙的认识还相当肤浅。

我们在上述对宇宙认识的基础上来讨论前面所提及的电子双发射孔实验。电子在屏幕上任何一点出现的几率,取决于电子以波的形式出现的强度。一切物质都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互补性,另一种是相互矛盾性。一方面,电子是可确定空间位置的粒子;另一方面,电子表现出不可能被局限在空间里的波的性质。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前面所进行的电子双发射孔实验。可以推断,当两个发射孔全部开启时,射到屏幕上的电子数目最大,但实际观察表明,只有当两个发射孔中的一个开启时,射到屏幕上的电子数目最大。

由此可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波是大量广布于空间的粒子。粒子在空间的这种分布是可能的,但取决于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被称作“隐性变化不定因素”。第二,粒子是射向屏幕的波,它具有遍布屏幕上任何一点的潜在能力。粒子偶然被局限在屏幕上的某些点里,但这不取决于隐性因素。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第一种解释认为,要以波功能弱化为前提;第二种解释认为,波并不是最终现实,因此不需要波动能弱化。此外,粒子本身也不是最终现实。只存在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它取决于我们的观察。假如我们没有观察到这种波,那么,这种波及其弱化都不存在,而这种观察就是同过去发生的事件毫无联系的零散事件。

上述这一著名观点已成为精辟阐述量子力学的基础。两种物质的概念——波的概念和量子的概念之间的冲突,引出波的弱化和粒子的运动,其最终结果使我们观察到可视的现实。

现实是由我们的意识创造出来的,它以五种基本途径或平行世界的形式出现。每一个平行世界存在于同一时空中,例如,当我们决定在催眠状态下观察这些平行世界时,这些平行世界才能成为我们现实的一部分。

我们能改变过去吗?量子物理学已确认,是可以改变的,但取决于对过去的观察程度——我们对过去的某些事件观察得程度越高,我们对它改变得就越少。假设我们是5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我们打死了氏族中的竞争对手——那么谁也没亲眼目睹这一事件,但是,可以从理论上改变这一事件。然而,我们却未必能对二战的历史做出一点儿改动,因为世界各种报纸都对其做过大量报道。

许多人认为,关于“大爆炸”理论出现了更大的复杂性,因为它能对我们宇宙的起源做出解释。根据量子物理学观点,如果谁也没亲眼见过“大爆炸”的真实场面,那么,它就不可能存在。然而,新的物理学对“大爆炸”的解释是这样的:150亿年后,我们再创立这一概念,因为一切事件都是同时发生的,就发生在现在。所观察到的事件或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在150亿年前的“大爆炸”(实际上,它就发生在现在)已成为这一心灵观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