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美,快跑
罗美,快跑
有个孩子问她:“老师,外面是什么样子的?”罗美想一想,说:“很大,很宽阔,有你喜欢的东西,也有你讨厌的。你想要的全部都有,你不想要的也全部都有。”
罗美也不记得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长跑,跑很长的路,从早上五点半起床,一直跑到吃早饭的时候。
“从南王村跑到方庄。”
她这么跟自己的同学说,住在方庄的同学都不相信。
“我骑自行车还得将近半个小时呢。”一个人这么说。
罗美笑笑说:“我跑得也不慢。”
她是个喜欢跑的人,无论干什么,都会跑着去。小学跳了两级上初中,初中又跳了一级读高中,然后读重点大学。
大二的时候,她忽然决定休学不读了。
她说:“我要回家去教书,我们那里没有老师了。”
没有老师的原因是穷和偏远,她从那样的地方考出来,知道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去他们那里教书。
“说得好听一点像世外桃源,难听一点呢,一下雨,路上都是泥巴。恶劣天气还不能外出,因为要走一段山路,泥石流或者是山体滑坡随时有可能发生。如果我出生在一个环境不错的地方,我也觉得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很难。”
所以,她坚持要回去。研究生导师劝她说:“你还是读完大学再回去,不然,到时候怎么考我的研究生呢?”
导师知道这个聪明的姑娘很有天赋,他喜欢教这样的学生。
罗美心意已定,她不声不响便收拾了行李,并且仔细地算了一笔账。她现在十八岁,回家去教十年书,能送很多留守儿童去上学。
到她二十八岁的时候,再去考研究生也不迟。那个时候,她会想想,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后来,她的一个朋友问她:“罗美,你回去教书,原来并不是你喜欢的事情啊?”
罗美说:“事实上,我爸爸快要退休了。他每天都在愁,如果他退休了,学校里的孩子们怎么办呢?”
学校里的孩子一共有二十多个,只有一个老师,就是罗美的爸爸。罗美在那里读小学,她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她爸爸。
她爸说:“人是要有责任心的,没有责任心,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罗美想,既然没有人愿意去,那么就是她了。
买好火车票的时候,她给爸爸打了一个电话:“爸爸,我准备回家去了。”
她爸也早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只是电话里还是沉默了半天,说:“你可要想好了。”
“我早就想好了。”
她一向是风风火火地,跑起来快,做决定也是快如闪电。
有人说:“罗美,你去顶替你爸爸教那些孩子,如果那些孩子最终没有几个上进努力的,那么你的牺牲不是白费了吗?”
她笑起来,摆摆手,说:“怎么会?总有两个会努力的。”
她用奖学金买了一堆书,寄回家。然后,又从离家几十里的邮局,把那些书用自行车一趟趟地运回去。
父女俩蹬着自行车行走在山路上,遇到天气好,山风拂面,罗美就忍不住感慨:“城里的空气哪里有我家的好啊。”
她爸骑着车,一边叮嘱她慢点,一边默默地流着泪。他不想让女儿走自己的老路,因为这条路,看不到尽头,充满了艰难。
罗美却快快乐乐地开始了新生活,她妈不同意她回家,气得要把她赶出家门,她就拿了几件衣服,到学校里去住。
办公室简陋破旧,她又是好一通收拾。
村里的人看到罗美回来,都问她爸:“老罗,你家罗美不是出去念大学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老罗怎么解释这件事情呢?他说:“罗美回来跟着我教书。”
村里的人纷纷猜测,罗美是被学校开除了,或者是惹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流言就这样纷纷扬扬地传开了,传到隔壁的方庄。她的一个初中同学在那里做村干部,听到这件事情就来找她。
“你真回来了?”同学是一脸惊讶,“好不容易离开这个地方,回来干什么?听听这些人怎么说你的,赶紧回去。”
罗美说:“回哪儿去?”
“回到你该去的地方,不要留在这里。”
“那么,这些孩子怎么办,我爸爸身体太差,没办法再教,也没有人愿意来,你要眼睁睁看着孩子们荒废下去吗?”
“有什么荒废不荒废的,我看见好几个孩子,都不愿意念书,愿意跟着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你让他们读书,他们还不高兴呢。”
罗美没有再说话,她想,总有孩子喜欢的,世界上本就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啊。所以,流言四起的时候,她也还是风雨无阻地去上课。
她妈气得用笤帚把打了她几下,哭着说:“你图的啥,到底是图的啥?你爸傻也就算了,他一个老头子,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你这样让我怎么活?”
罗美说:“妈,有什么不能活?您吃的是安全绿色的食品,您呼吸的是新鲜的空气。您的幸福指数可高了。”
她妈气得骂:“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呀?你给我回学校去。”
罗美回学校去了,因为孩子还在等着她上课。她和父亲从邮局运回来的书,让孩子们如饥似渴。
有个孩子问她:“老师,外面是什么样子的?”
罗美想一想,说:“很大,很宽阔,有你喜欢的东西,也有你讨厌的。你想要的全部都有,你不想要的也全部都有。”
孩子说:“老师,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罗美摸了摸孩子的头,说:“好好读书,出去看一看,你就知道了。”
也有孩子问她:“老师,听说你是被学校开除的?”
罗美不回答,反问孩子:“老师说的故事好不好听?”
孩子点点头,说:“好听。”
“比起那些大人说的故事,哪一个更好听?”
“老师的故事好听。”孩子回答得毫不犹豫。
罗美笑着点点头,说:“有一些故事,如果你现在不明白,就把它记住,长大你就明白了。”
她妈常常会骂她,说她是个糊涂蛋,就像她爸一样,永远不会明白一些事情。她想,她的这些学生们会不会明白呢?
也许,在长大以后,他们就会懂得,有些事情需要明白,而有些事情,不需要明白,只需要放手去做就好了。
比如现在,她依然会五点半起床去跑步。跑到隔壁的方庄,看到那个做村干部的同学,她有时会和他打招呼,有时候,就那么快步跑过去。
她同学有时会说:“罗美,明天你就别跑了,会下大雨的。”
她说:“你快想办法修一条路吧,孩子们上学下雨路滑不方便。”
同学说:“我也想啊,只是申请递上去,很长时间没有人答复。”
罗美说:“我们自己动手怎么样?”
自己申请捐款,自己修路。她找到一个基金,做成了这件事情。村里的人都说,原来罗美不是被学校开除的,她是觉得读书没意思,才不去读的。
这些话,罗美从来没有说过,她也不知道是谁替她说的。一个记者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她的事情,千里迢迢地从大城市里赶来,说要给她做一篇专访。
罗美说:“不如给学校的孩子们多拍几张照片吧,孩子们很喜欢照相的。”
那天,天气很好,天空瓦蓝,有几片流云,二十多个孩子在操场上玩耍,也有坐在教室里看书的。
那个记者问罗美:“你觉得,你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吗?”
罗美说:“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
记者笑笑,没有说话。罗美也没有说话,她只是看着孩子们。
过了一会儿,罗美才说:“我的一个学生,只有八岁,可是,她觉得美人鱼的故事很好看。她看得津津有味,看了一遍又一遍。你说,她看明白了这篇故事在说什么吗?”
记者也沉默起来,他和罗美一起看着操场上的孩子。
回去之后,他放弃了这篇报道,因为他忽然明白他的描述,对于罗美这个人本身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他问罗美:“听说你暑假的时候想要参加城市的马拉松比赛?”
罗美笑着说:“是有这个打算,但是村子里没有网,申请比较麻烦,我打算放弃了。”
他替她做了申请,还组织了一个啦啦队给她呐喊助威。他们在横幅上写“罗美,快跑!”他知道她会跑得很快。事实上,他想,她已经远远地跑在了他们这些人的前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