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在如今的社会中,对体内时钟产生最严重的负面影响的工作就是倒班工作。工业社会中将近20%的从业者需要做倒班工作。持续几十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做倒班工作的人比做传统工作的人患病的概率更高,其他负面影响还包括睡眠困难、抑郁、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新陈代谢类疾病,还有肥胖症甚至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还将“影响生理节律的倒班”看作导致癌症的潜在威胁)。2009年以来,丹麦为每个做夜班工作并患乳腺癌的女性支付了一笔赔偿金。在荷兰,一些夜班工人到法庭申诉他们的健康很可能是由于常年倒班而受到了影响。
倒班工作会导致健康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致病的机制和原因我们还不清楚。倒班和患病之间的关联非常复杂。倒班工作意味着,人们吃饭的时候,并不是身体最适宜消化的时间,相反在胃需要食物的时候,却吃不上饭;倒班工作意味着某人睡觉的时候,并不是他体内时钟希望的睡觉时间,工作的时候,却是身体需要休息的时候;倒班工作意味着,在大脑和眼睛[1]希望处于黑暗的时候,它们却暴露在光线下,人们回到家里的时候,却是伴侣和孩子早晨起床的时候;倒班工作意味着,人们想睡觉的时候,却是孩子们想到处玩、外部世界喧闹而明亮的时候;倒班工作意味着,人们经常脱离社会生活的节奏,在休息日的时候非常疲惫,却不得不适应家庭和朋友的生活节奏;倒班意味着,身体和大脑持续的压力,因此不得不依靠诸如咖啡因和香烟之类的东西来抵消疲惫感[2]。
倒班工作本来只存在于对健康和安全负责的行业(例如医院、警察局、消防队等等),后来扩展到了产品生产领域,因为贵重的机器必须全天运行。接着,与上述案例故事类似的服务行业也出现了倒班工作。有些人认为,银行的呼叫中心必须实行正常的工作时间,也许比传统的工作时间长一些,就像一些购物商场一样——有多少顾客在清晨4点需要银行服务呢?服务行业出现倒班工作的原因是经营的扩张。印度有几百万人在菲律宾或者其他亚洲国家从事所谓的业务流程外包(BPO)产业的工作。根据最新的数据,在马尼拉有24万人在呼叫中心或者其他服务行业工作。如果一个伦敦的银行在另外一个国家建立了电话客服中心,那么该服务点必须在不列颠的工作时间内有人在岗,不列颠的9点至17点等于马尼拉的16点至24点,波士顿的9点至17点等于马尼拉的21点至凌晨5点。在马尼拉呼叫中心的职员们不仅需要通晓客户的语言,而且必须知道客户所在地的天气等信息,就像与客户在同一时区似的。
倒班工作者的生活不仅与其所在地的社会生活脱节,生活节奏也与其体内时钟不一样,因此健康受到损害也不足为奇。倒班工作可能直接导致某些病症(例如由于吃饭的时间错位而导致的胃溃疡)。在流行病学与倒班工作的研究中,所有疾病成因都归结于倒班工作,也不是不可能。更有可能的假说是,持续的身体压力降低了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有些科学家认为,倒班工作可以直接导致肿瘤的产生。这一论断支持了早前的推论[3]。根据“黑夜之光”(LAN)的假说,倒班工作会导致癌症——以下是一系列论证过程:褪黑素是一种夜晚在体内时钟控制下进行合成的激素,光线会阻止这一进程;褪黑素是一种属于吲哚胺[4]族的化学元素,吲哚胺能够捕获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会损害DNA;DNA的受损会引起癌变[5]。LAN假说的基础是光线会阻止褪黑素的产生,当倒班工作者在灯光下工作时,是他们本来应该睡觉并且身体应该生产褪黑素的时候。因此他们体内的褪黑素就比可以正常睡觉的人少。褪黑素匮乏导致DNA被氧自由基损害,因此会引起癌变。LAN假说的代表人物认为,褪黑素可以阻止癌细胞增长,这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在实验中,有的实验动物的癌细胞已经出现,有的动物甚至被注射了癌细胞。如果肿瘤已经出现,那么无论生活方式是怎样的,都不可能阻止肿瘤细胞增长了。但是这不意味着倒班工作直接导致了肿瘤的产生。那么我们就又回到了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持续的身体压力导致机体系统的抵抗力降低。
LAN假说的代表人物继续补充到,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癌症的发生率与光污染有关系。黑夜的灯光只是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的指示器。除了灯光以外,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可能与癌症发病率有关。黑夜的灯光只是诱发癌症的一个因素,而不是诱发癌症的决定要素。黑夜的灯光与癌症之间的联系经常被媒体拿去炒作。某几篇报道甚至说,所有灯光污染——从街道上的路灯到晚上婴儿房里的夜灯——都能引起癌症。这种说法十分片面,因为即使褪黑素水平低引起肿瘤的形成[6],也不能断定褪黑素是由于光污染而受到了抑制。事实上,只有睁着眼睛睡在明亮的房间时,灯光才会抑制褪黑素生成。
在正常情况下,眼皮合上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视网膜所能接受的80%光线。甚至是最能有效抑制褪黑素的蓝光,合上眼皮也能阻挡97%的光。例如一盏100勒克斯的电灯直射合上的眼皮时,视网膜能接受到的光不超过3勒克斯。这不到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能够抑制褪黑素的灯光强度的1/3。而且仅仅这3勒克斯的光还是被高估的值。因为在深度睡眠的时候眼球会向上转,视网膜能接受到的光会更少。另外,一些科学家还推测褪黑素在正常的睡眠条件下也会被其他光源[7]抑制。因此即使我们在下夜班之后整日拉上窗帘睡觉,残留的光线对褪黑素浓度也没有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光污染对健康问题没有直接的决定影响。除非黑夜的灯光让我们感到非常不舒服,否则我们只应该担心这个问题:在工业社会的生活中,我们得到的光照太少了。城市里强度较弱的计时器(白天光线较弱,夜里灯光较强)对情绪和体内时钟的同步有很大的影响[8]。
LAN假说或倒班研究中,有一个要素通常未被重视:不是外界时间,而是体内时间才是研究的基础!几乎所有关于倒班的研究都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了外界时间上。例如有些倒班的夜班是从22点开始,早班从6点开始,日班从14点开始。倒班的时间当然以外界时间为准,但是身体的变化只遵循体内时钟的变化。假设我们在做一项研究,研究发现倒班工作者患耳垂癌[9]的数量多于“正常”工作者。研究搜集了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之后得出结论:不同的工作时间对耳垂癌的产生没有影响。但如果科学家确定了被试的时间类型,那么他们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夜间工作者之中,较早时间类型的人更容易得耳垂癌,较晚类型的人生病的风险较小。倒班研究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体内时间因素,那么倒班工作的患病风险为什么大于“正常”工作这个问题就不会有答案。
鉴于现代社会中多数人都是较晚时间类型,我们可以认为,虽然工作时间是9点至17点,多数从业者都是做早班工作的。时间类型分布图中极端的“云雀型”和极端的“猫头鹰型”之间相差12小时。所以可以预言,做夜班工作的某些人和从清晨4点开始工作的人一样,他们的生活都更符合自己的生物钟。从事倒班工作的人通常是比较年轻的人,他们肯定都属于较晚的时间类型。因此能够更好地调整倒班工作的身体压力。时间类型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早,因此年纪大一些的人就不能长时间做夜班工作了。
案例中的人们刚刚达到时间类型的最晚值,因此比年纪大一些的人更能适应夜班工作。他们也能在家里很好地补觉。但这不是因为他们的体内时钟与持续的夜班工作达成同步了。玛利亚和马尔科结束工作的时候,他们“被明亮的日光弄花了眼睛”,直到这时,他们体内时钟的光线感受器才与太阳时间融为一体[10]。即使是在照明非常好的室内,眼睛接受的光也不会超过100勒克斯/小时,12小时的工作总共接受1 200勒克斯的光。推测从工作地点到酒吧的路上有120 000勒克斯/小时的光,两个人一起走的路程有1千多米,大约需要20分钟,算出来的结果就是40 000勒克斯。即使是在下雨天有乌云的时候,他们在一路上接受的光线也有3 000勒克斯/小时。因此他们的体内时钟没有完全与夜班工作时间同步,只是与年纪大一些的人们相比,他们能够更好地恢复,因为即使需要适应正常的日光,他们的体内时钟也是极端晚类型。
除了医疗方面的问题之外,倒班工作还与另外许多社会问题有关系:不能与父母或伴侣的生物钟一致。正如案例中描述的那样,倒班工作甚至可能造成某一群体被孤立。案例中的两个年轻人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工作,他们所在的群体与社会的其他群体没有接触。这种社会的孤立可能正是导致诸如“HIV等病毒在印度呼叫中心的职员内部流传”等问题的原因。甚至有人提出建议,应该在休息室里放置避孕套。
【注释】
[1]哺乳动物的眼睛是大脑的一部分,通过大脑胚胎的外翻形成的。因此视网膜的感受器以大脑为向导。墨鱼的眼睛是由皮肤组织的胚胎形成的,因此以光线为向导。
[2]在《睡眠剪刀》一章中,我们阐述了社会时差综合征与吸烟之间的关系。倒班工作导致对烟草的依赖程度增大。在倒班工作的人群体中,吸烟还与个人的社会时差综合征有关,也反映了以前就有的一种假说:倒班工作者是否吸烟与教育和社会背景有关。
[3]请注意,倒班工作直接导致癌症还没得到确切的证明。在这里我只想为理论提供一个可能的解释。
[4]在本书中,你了解了许多化学元素族,例如氨基酸、核苷酸,等等。吲哚胺是一种分子,它由碳原子构成一个环形(吲哚)和一个尾巴。因为该分子结构中也包括氮(胺类),所以被称为吲哚胺。通过化学反应,必要的氨基酸化合成色氨酸。这一族类中包括大量的神经传递素,例如血清素和褪黑素。
[5]虽然氧气对生命体是极端重要的,但是氧分子对细胞的化学反应是极其危险的。当地球还是年轻星星的时候,大气层中没有氧气。后来由于生命体的进化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机体大量出现,大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氧气含量大增,如今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约为21%。结果是,多数新陈代谢不能适应氧分子的生命体都灭绝了。像许多其他分子一样,氧气由一对氧原子构成,以O2形式存在时并没有危害。如果化学反应与其中一个氧原子结合,那么另外一个氧原子就变成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极易发生反应,会引起其他分子不可控制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氧自由基会损害DNA分子。有机体的进化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进化出能够使氧自由基变得无害的方式。在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中存在很多不同的自由基捕捉器,或者被称为吲哚胺。
[6]请注意:实际上并不存在能够证明褪黑素浓度降低会引起癌症的证据。另外褪黑素浓度因人而异。有些人的褪黑素在夜晚的时候非常多,有些人的褪黑素无论昼夜都无法检测到。
[7]例如婴儿房中的夜灯、电视、电脑、应急灯、街道的灯光或者城市里其他地方的灯光污染,也包括月光。
[8]在《永远的曙光》一章你已经读过了较弱计时器的影响结果。在《四季通用的时钟》一章,我们会详细阐述光线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9]我故意创造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疾病。不存在耳垂癌,只有皮肤癌,不过癌变可能在全身发生,包括在耳垂。
[10]这一系统类似于接触了视网膜的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