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5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世界环境日”宣读的声明中提出本年度环保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这一天联合国驻安卡拉代表在发布的新闻声明中说,全球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所有疾病与死亡,有80%与水源有关,平均每8秒钟有一名儿童死于与水源有关的疾病。可见水危机已兵临城下。

出于职业习惯,晋城市的水利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做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据资料记载: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91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72m3,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44m3。当时的“水家当”还算殷实,这对即将诞生的晋城市是一笔极具实力的财富。当第一届晋城市委、市政府把晋城市这张宏伟蓝图展开后,历届市委、市政府就在不停地添色加彩。事隔20余年,晋城市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拔地而起的高楼,通达宽阔的马路,舒适便捷的设施,使晋城市确实表现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气度。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364.4亿元,财政收入79.01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132元。惊喜之余,人们从坚挺的财力增长数据中看到了发展背后所付出的高昂代价——水。

据《山西省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影响及评价》表明,山西挖1t煤破坏2.48m3水资源。据统计,晋城市1985~2006年共挖煤8.84亿t,共破坏水资源21.92亿m3;全市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面积累计已达1540k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6.2%;全市地下水可采量(井采)1.86亿m3,2006年开采量已达1.68亿m3,大大超出警戒线。可喜的是人们对此有了理性的认识,近年来晋城市委、市政府在不停地做水的弥补性工作,如“三水联合调度”工程、“一矿一池一园区”的节水工程、“四供八库”新水源工程等。但人类过度开采水资源对大自然造成的伤害不是一朝一夕能挽回的。2004年晋城市水利局组织晋城市水资源办公室、太原理工大学、晋城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学者30余人开展了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工作。

根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17亿m3,与第一次评价比较减少了2.74亿m3,减幅为17.2%。按2000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为626m3,比1980年减少了246m3,减幅为28.2%,水资源减幅令人震惊。当晋城市水利局局长张宝贵把这本厚厚的评价资料递到我的案头时,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曾记得《山海经》中记载:“沁水之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水出焉。”《水经注》中又记:“……丹水又东南历西岩下,岩下有大泉涌出,洪流巨输,渊深不测,濒藻茭芹,竞川含绿,虽严辰肃月,无变暄萋……。”又载:“沁水即洎水……三源奇注,径水一隍,乘高泻浪,触石流响,世人因声以纳称。”20世纪50年代初,晋城市有水的泉、潭、河,津、桥、渡比比皆是。而今,沁河、丹河、获泽河、长河、芦苇河、白水河水势的壮观,只留在了史书的深处、人们童年的记忆里。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一句话:“你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我冒昧地套用老人家这句话:“我们可以藐视一切,但切不可忽视你的生命之源——水。”已见囊底的晋城水瓢给我们这一代人下了一道战书:严格保护地下水,大力开发地面水,动员全民搞节水。因此,保护山河尊容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出版了,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好书,信息量很大。它不仅是一本资料,通过数字给人一拳警醒,同时也是向晋城人递交的一份水的警示书和水的备忘录。

我们通过这本书力求告诉身边的人,留给子孙的水并不宽裕,节水是当务之急,民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水。

我们通过这本书力求告诉更多的人,治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良知,是一种使命。每个人都应该懂得,水危机是世界性难题、生存性难题,也是晋城市发展的难题。

水贵、水少绝不是耸人听闻的事,绝不是遥远的事,绝不是可管可不管的事,留给子孙几许清澈是一种美德。迅速行动起来,从我们做起,善待水源。这是题中之要务。

img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