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下水资源子系统

四、岩溶地下水资源子系统

三姑泉域岩溶水系统可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如图8-5所示。

img

图8-5 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子系统分区图

(一)东丹河子系统

该子系统的汇水范围与东丹河的地表流域不一致,由于地质构造的关系,该子系统的地下水面积远比地表水汇水面积小,其西部边界为白洋泉与小会泉之间的背斜构造,O1地层隆起,形成地下水分水岭。该背斜向南延伸至郭壁以南的河东,向北沿东丹河右岸到台北泉以北尖灭。

该子系统内有两处较大的泉水,台北泉出露于img地层底部。由于泉口下有底层褶皱,含泥质微晶白云岩层阻水形成泉水。最大流量0.25~0.30m3/s,最枯流量0.05m3/s。

白洋泉出露于O1顶板,其来水方向主要为东丹河左岸分水岭的O2灰岩区,由于小会背斜东翼O1地层阻水而出露,标高607m。有两个泉组,总流量为0.1027m3/s。

(二)任庄子系统

该子系统的汇水范围从陵川县城到任庄一带的丹河干流流域地带,包括东丹河部分流域,由于地层向西或西北倾斜,东部裸露、半裸露可溶岩区的大气降水入渗后,在O2灰岩中进行顺层渗流,向西部汇集,在任庄水库至郭壁泉一线形成近南北向的强劲地带,任庄水库及丹河干流地表水的渗漏,也加强了径流带的发育。

本子系统的地下水流,在郭壁泉排泄了一部分,另一部分穿过O1进入∈2含水层,并在郭峪以下以泉水形式排泄。

(三)高平—晋城子系统

该子系统在高平—南陈一带接受丹河上游支流渗漏补给,并接受任庄子系统的侧向补给。其主要特征是子系统内多为盆地,O2含水层埋深较大,地下水循环较缓慢,循环周期长。本子系统与任庄子系统有水力联系。在原始天然条件下,本子系统上游接受任庄子系统的侧向补给,下游主要向白水河及丹河排泄。

(四)长河子系统

该子系统在晋获大断裂带以西的丹河支流许河流域,其补给主要为断裂带西盘出露的O2灰岩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及许河渗漏补给。该子系统与高平—晋城子系统的边界在地表无明显的地表分水岭,但存在着可移动的地下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