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是地球上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晋城市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型城市之一,其长在于煤,其短在于水,水资源的短缺及水资源开发的艰难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晋城市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据1985年第一次水资源评价结果,全市1952~1980年系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91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72m3,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44m3。该成果在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促进晋城市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1978年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使晋城市的水资源情势和开发利用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有的水资源评价成果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需求。因此,开展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研究全市水资源供需状况及发展动态,探索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对确保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和山西省水利厅的工作安排,2004年初,晋城市水利局组织晋城市水资源办公室、太原理工大学、晋城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学者共30多人,开展了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工作。

根据晋城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1956~2000年系列全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13.17亿m3,与晋城市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成果比较,减少了2.74亿m3,减幅为17.2%;按2000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为626m3,比1980年减少246m3,减幅为28.2%。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解决水的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来抓。

当前,伴随着晋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不断深入,水利工作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黄金时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保障晋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内涵,认真分析形势,积极探索研究,把握工作重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在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尽快完成水资源总体规划阶段的任务,使之成为全市水资源开发的可靠依据。要实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晋城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非常丰富,为指导和实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大力实施“兴水战略”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一方面它可以为下阶段开展水资源总体规划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全市水利系统和各有关涉水部门、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为了使水资源评价结果尽快发挥作用并转化为生产力,我们将这次评价的主要成果编辑成书并出版,希望能够对晋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者

2008年2月

于山西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