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下水水位动态分析

二、岩溶地下水水位动态分析

三姑泉域岩溶水主要含水层为中奥陶统上、下马家沟组灰岩及泥灰岩,水位埋深从补给区到排泄区逐渐减小,在补给区水位埋深一般大于220m,径流区水位埋深130~220m,南部排泄区水位埋深明显变浅为4.1~16.15m。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掌握的大量岩溶地下水监测资料分析看,泉域内各区的地下水位变化各异。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各区的代表井点地下水位年际变化趋势如图8-9~图8-11所示。

img

图8-9 高平店上深井年际水位变化

img

图8-10 古书院深井年际水位变化

总体来说,泉域补给区、径流区的地下水位处于逐年下降状态,而排泄区年际水位相对较为稳定。一般来说,裸露区水位变幅大,覆盖区水位变幅小;补给区水位变幅大,径流排泄区水位变幅小。这主要与接受补给能力及岩层渗透性强弱有关。灰岩裸露区能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降雨后能较快补给地下水,对降水控制反应灵敏,滞后性差,雨季水位回升,枯水季水位下降,因此地下水位变幅大。而覆盖埋藏区大气降水不能直接补给岩溶地下水,而是先补给石炭系—二叠系裂隙水,然后再渗透补给岩溶水,这种补给量有限,而且又经过了裂隙水的调节,因此地下水位年变幅小。对于补给与径流、排泄区水位变幅差异,主要与岩层渗透性有关。一般来说,径流、排泄区岩溶较补给区发育,岩层渗透性强,降水入渗补给的水能很快输送到排泄点排出地表,因此地下水位年变幅小。

img

图8-11 东坡深井年际水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