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
位置:李大钊烈士陵园大门外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李大钊烈士陵园。陵园位于万安公墓,这里安葬着很多近现代文化巨匠、政商精英以及革命先烈。在万安公墓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李大钊烈士陵园。这里以前是万安公墓的主体建筑,现在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在20世纪30年代建筑的基础上改扩建的。我们抬头看,大门是牌楼样式的,灰色的底色显得庄严肃穆。
下面,请大家缓步进入陵园。
位置:李大钊烈士雕像前
前面这尊高大的塑像便是李大钊烈士雕像。我们可以看到,这座雕像昂首挺胸,双手背负,正气凛然,刻画了李大钊作为一名革命者刚毅不屈、铮铮傲骨的形象;鼻梁上的眼镜和一身长衫,显得儒雅质朴,英气中带着几分温润,体现了李大钊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学高身正的形象,传神地再现了烈士独特的风采。

李大钊雕像
这座塑像由汉白玉制成,通体白色,象征着烈士的高洁;2米的高度也体现了李大钊烈士在历史上伟岸和高大的形象。
雕像后面分别是李大钊烈士(右)和夫人赵纫兰(左)的陵墓,李大钊和夫人赵纫兰便被安葬在这里。
李大钊,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深受广大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爱戴和拥护。他胸怀天下,心系苍生,领导了多次挽救民族危亡的大型学生运动。他始终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在运动中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由于李大钊的革命活动触犯了反动统治者的利益,1927年4月初,北洋军阀非法逮捕了李大钊,并将他残忍杀害,那一年李大钊只有38岁。
我们知道,李大钊曾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和历史系教授,与北京大学有着很深的感情。1933年,为了让逝者入土为安,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带领胡适等13位社会名流向社会发起捐款,准备将李大钊下葬,鲁迅、李四光、梁漱溟等纷纷解囊。1933年4月22日,社会各界为李大钊举行了公祭仪式,并最终将他安葬在了万安公墓,位置就在现在陵园往南一点的地方(动作:指向南方)。
李大钊烈士入葬后,他的夫人赵纫兰也因连日的劳累和悲伤病倒了,并在李大钊公祭一个月后不幸去世。这时,又是北京大学的师生再次出面,将她安葬在了李大钊的旁边。
在陵园的两侧,还有朱德、聂荣臻、叶剑英等领导人的题词。李大钊夫妇墓穴的后面,高2米、宽4米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撰写的《李大钊烈士碑文》,记录了李大钊烈士光辉的一生。
另外,陵园建筑的正厅还有关于李大钊一生及其革命事迹的展览,从中我们能更直观地了解李大钊烈士为革命事业和民族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
好,关于李大钊烈士陵园的讲解到此先告一段落,各位可以在此自由参观,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