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

解说词

位置:香山寺正门牌楼前

北京西边的寺庙建筑,大家都知道哪些呢(备注:请游客自由回答)?

大家只要对北京的民俗历史稍微有所了解,就能回答出不少,比如著名的潭柘寺、戒台寺,还有咱们香山周围的卧佛寺、碧云寺,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寺庙。相对于它们,咱们面前的这座香山寺从各方面来讲都逊色不少。不过请看这座牌楼上的四个大字——“京师之冠”,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史料记载,这座香山寺曾经香火极旺、规格极高,甚至被誉为“西山诸寺之冠”和“西山三百寺之首”,“京师之冠”四个字可谓实至名归。

那它曾经是怎样走上巅峰,怎么衰落,又是怎么成为今天的样子的呢?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香山寺京师之冠牌楼(拍摄:李彦博)

香山里的古建筑及文物非常多,看上去大多都非常古朴,想来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大家从门口一路走来相信也已经看见了很多处。不过,如果把面前这座香山寺的年龄比作一位老人的话,那香山中的大部分建筑也就是刚成年甚至还没出青春期。如果必须选一样东西来见证香山的历史,除了周围的青山绿水,最好的“人选”就是这座香山寺了。

在香山中,咱们看到的建筑或遗迹大多是明清甚至民国才有的,而这座香山寺,其历史却能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民间一直有“先有香山寺,后有静宜园”的说法,体现了它的历史之悠久。

想知道香山寺的历史,咱们可以往里面走一走(动作:引领观众到永安牌楼)。

位置:永安牌楼下

在唐代的时候,这里曾经有两所寺庙,分别叫香山寺和吉安寺。辽代,有一位辽国大臣把自己在香山的宅院贡献出来修建寺庙,那个宅院就是现在香山寺的基址。后来金代取代辽代,并且把首都搬到了现在的北京,因为香山靠近都城,由此就开始了皇室投资香山的历史。金代的皇帝首先将这边的两个寺庙合二为一,给该寺赐名“大永安寺”,并且把这里当作皇帝的行宫,经常来游玩。这个牌楼上的“永安”二字就是这么来的。元朝,忽必烈也来过这座香山寺游览,香山寺也得到了维护。明朝,包括皇帝在内的很多人都来香山捐钱捐物修建寺庙,香山寺也是在这时候真正成为北京西部首屈一指的景观的,当时有“京师天下之观,香山寺当其首游也”的说法。当时,香山寺也被称作甘露寺,咱们现在能看到牌楼的背面写着“甘露”两字(动作:带领观众看向牌楼的背面)。清朝,这里正式成为皇家园林,也使香山寺进入了全盛期。乾隆十一年(1746年),整个香山得到了大规模建设,香山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扩建,而这里也成为乾隆皇帝敬佛礼佛的地方。乾隆皇帝给这里赐名“香山大永安禅寺”,这是香山寺真正的“大名”。当时的香山寺依山而建,有五层院落,我们现在只在其中的第二进院落,里面还有很深的空间,一会儿咱们都会进去参观。

永安牌楼(拍摄:李彦博)

好了,了解了香山寺的历史,我们再来看一看香山寺里面都有什么吧(动作:引导听众来到听法松旁)!

位置:听法松石刻旁

香山盛产松树和柏树,松柏虽多,但乾隆帝最喜欢的还是这棵听法松。这棵树的得名就像这石刻中说的一样,相传14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有位高僧设坛讲经说法,由于高僧的佛法讲得太好,竟使愚钝无知的石头都受到感化。于是乾隆皇帝根据这段神话故事,把这株奇古的松树命名为“听法松”,就是听佛法的松树之意。这棵松树相对于香山寺好像是侧着站的,乾隆皇帝说,如果从寺里面看这棵松树,只露出了半个身子,好像侧身听着佛法的样子,非常奇特。而这树也被乾隆皇帝列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足见乾隆皇帝对这棵松树的喜爱。一会儿咱们进到寺中的时候,可以从里面的不同方位看看这棵松树有什么奇特之处。

听法松(拍摄:李彦博)

好,我们再到香山寺的更里面去看一看(动作:引听众到圆灵应现殿门口)。

位置:圆灵应现殿门口

这个大殿叫作圆灵应现殿,是当时整个香山静宜园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现在香山里面最大的一个传统建筑。大殿里面复原有铜胎三世佛,分别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和药师佛。此外,里面还有泥塑的十八罗汉像和倒坐观音像,一会儿大家有兴趣的话都可以去观赏。

当然,作为皇家园林,这里除了是京西地区的宗教圣地之外,还曾经是乾隆皇帝宴请老寿星们的场所。乾隆皇帝在其母亲七十(1763年)大寿和八十(1773年)大寿的时候,为了体现自己尊老敬老和以“孝”治天下的主张,便邀请了“三班九老”的老人来这里会餐,共享欢乐。三班九老是皇帝钦定的老人,由文职九人、武职九人外加致仕(退休)九人组成,这些人必须都是头发眉毛都白了的,并且都在七十岁以上,都是皇帝、太后喜爱之人,其中就包括显亲王衍璜(豪格的后代)和大学士刘统勋(刘墉的父亲)这样的贵胄或重臣。吃完饭第二天,宫廷任命的传教士画家艾启蒙将大家登山游寺的场景用画笔记录下来。皇帝在这里赐宴给他们,体现了香山寺的独特地位,既是为皇太后的大寿增添喜气,也体现了皇帝对老年人的关怀,凸显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内涵。

到大殿这里,香山寺还没有逛完,现在咱们再往里走一走,学着这些老寿星们一样登登山,里面的景致会让大家更意想不到(动作:引导听众走上环廊,登上青霞寄逸楼)。

位置:青霞寄逸楼中

我们现在站的位置叫青霞寄逸楼,是目前香山寺的最高处。从这里往下看,真可谓居高临下,场景蔚为壮观。金代,这里被命名为大永安寺后,香山寺就是这样的格局了。我们一路走来能发现,这座寺的下面是寺庙区。从门口一直往里走,到了圆灵应现殿,也就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虽然到了参拜的高潮部分,但那也只是香山寺五层院落中的第三层。而我们身后的这部分,则是宫苑园林区。下面那个尖尖的建筑叫作“詹卜香林”,詹卜和香林是两个特别有佛教禅修气息的词。詹卜香林的后面是水月空明殿,而这个建筑也是第四进院落的核心。我们目前站的这个位置是第五层的院落,也是整个香山寺的制高点。这种“上宫下寺”的布局,依靠山势,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成为香山寺最具特色的地方。

水月空明殿与连廊(拍摄:郅立成)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香山寺的衰落与重建。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了香山寺,在劫掠后将其付之一炬。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这里又受到了八国联军强盗们的洗劫,建筑基本荡然无存。后来,这里一直处于半荒废的状态。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先后几次对香山寺的遗址进行了整理和保护。2012年,香山寺开始了修缮重建的工程,而今我们看到的是重修后的香山寺,置身其中,也能让我们回味200年前香山寺全盛的景况。

今天我们了解了香山寺的历史、功能和独特的布局。除了这座香山寺,香山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规模虽然都比不上香山寺,但也都别具韵味。大家在游览香山之时,还会遇到其他讲解员,大家也可以听一听他们对不同古建筑及其传统文化的解读。

好,我们这一站的讲解就先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倾听!

知识拓展

香山寺前的买卖街

作为京西的佛教圣地,按理说整个香山寺周围应该是特别庄严肃穆的。但大家可能想象不到,香山寺的大门外还曾经有一条气氛活跃、颇具市井气息的“买卖街”。

顾名思义,买卖街是一条专供货物买卖和市民娱乐的闹市街道,肯定是比较繁华热闹的。但我们知道,香山这里曾经是皇家园林,园囿重地,附近有数万军队巡逻驻守,怎么可能会有老百姓进来买卖东西呢?

事实上,这的确不是为老百姓准备的集市,而是为皇室成员准备的、有表演性质的“模拟步行街”。皇帝和他的后妃们长期生活于深宫别苑,和世俗生活严重脱节,但他们也是有逛街需求的。因此,在清代的皇家园林中,经常能看到买卖街的遗迹。这里有各色商铺和小庙宇,非常具有民俗气息。不过,这里和民间的商业街区不一样,只在皇帝驻跸期间才短暂开业。太监、宫女们扮演着街上开店的、逛街的各色人物,好不热闹。皇帝和他的后妃们作为游客在买卖街上闲逛,不仅能领略到市井街巷的人情风光,甚至还能遇到一些“消费纠纷”。有一次,乾隆皇帝极为疼爱的十公主在这里花十两银子买了只玛瑙手镯,乾隆皇帝看到手镯后,一眼就看出是假货,便找到了买卖街上的那家店,扮演掌柜的宦官一见皇上来了,马上就招了,说自己在宫外低价买假货,再来买卖街高价卖,想赚点差价,没想到这个假货手镯被公主买走了。乾隆皇帝一气之下将这个太监扮演的掌柜打了四十板子,并轰出了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