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

解说词

位置:学校大门内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我们八一学校坐落在“三山五园”区域内,是一所具有深厚革命传统的学校。它诞生在战火中,成长在党的关怀下,数十年来坚守革命传统,培养了一辈又一辈的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祖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所学校是如何诞生,又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八一学校的历史和红色文化。

大家请跟我来(动作:边走边讲,引导听众走向图书馆)。

八一学校校园今景

位置:学校图书馆一层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八一学校的图书馆。大家可以看到,在图书馆的大厅里有八一学校的沙盘,从中也能窥见学校的历史。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学校的成长史。

荣臻小学的师生

荣臻小学刚创办的时候,学校的条件特别艰苦,校舍甚至是伙食都特别紧缺。但即使这样,当地的老乡和军区领导还是尽可能把最好的物资留给学生们。

虽然有人民军队的保护和老乡们的照顾,但荣臻小学的孩子们的生活并不“太平”。为了破坏解放区的发展,国民党的飞机经常会来轰炸解放区。除了一些军事目标外,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连平民也不放过,荣臻小学也在他们的轰炸目标中。

每次听到飞机轰隆隆的声响,老师们就把同学组织起来,抱着小的、拉着大的往防空壕里跑,同学们也是大孩子拽着小孩子跟着老师进防空壕。每当炸弹落下,老师和稍大的同学就马上趴在小同学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小同学。除了躲避轰炸外,荣臻小学的师生为了安全,还要经常临时转移。在转移的时候,即使艰难跋涉在崎岖的小路上,同学们也没有一个哭的、喊累的。

荣臻小学的师生

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之外,荣臻小学的学生还会经常到地里帮助老乡们干活。当时同学们最爱干的活是推碾子,有个同学还写过一首《推碾子》的儿歌:

荣臻学生好,

推碾帮老乡,

腾出小驴耕田地,

替下大娘做茶汤。

我们总说“军民鱼水情”,在这样的劳动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意志品质,也展现了和老百姓是一家人的“鱼水之情”。

1949年初,荣臻小学改名为“华北军区八一小学”。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学校也迁到了北平。由此,学校结束了战争时期艰苦的办学历史,开启了在首都办校的全新一页。

最初迁到北京时,学校校址选在了西城府右街李阁老胡同20号。1952年,学校在海淀西郊建设了校舍,而这片地方,正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八一学校逐渐发展到今天,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绩

时代虽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八一学校在战争时期凝结出的那种艰苦奋斗、百折不屈的精神,已经永远融入了八一学校全体师生的血液中,在每一个“八一人”的身体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