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教学合法化(代序)

一、教学合法化

二、教学合法化危机

三、非合法化教学

四、通往教学合法化

第一章 课程变革的文化选择

一、中立与平衡的假设

二、控制与选择的力量

三、普遍与多元的矛盾

四、公平与效率的取舍

五、结论

第二章 课程变革的文化阻力

一、理论与要素分析

二、文化阻力的作用方式

三、文化阻力因素、结构和运动形式

四、克服文化阻力的努力方向

(一)找准跨越课程改革方案与原有学校文化差异障碍的有效途径

(二)协调好与课程改革有关各方的利益

(三)将难度太大的课程改革划分成小步子,稳步推进

(四)处理好与教育外部文化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 社会进步与新课改的知识选择

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课程知识选择

二、社会进步与新课改的知识取向

三、课程改革与未来社会发展变革

第四章 教学知识谱系

一、中国传统的人伦规约教学知识

二、吸纳客体探究教学知识

三、发展探究教学知识

第五章 课程变革的文化价值取向

一、新课改的文化理想

二、新课改的核心文化价值

三、课程变革的未来

(一)新课改理论是新课改文化的灵魂

(二)教育传统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教育习惯的动力系统

(三)知识是学校课程中最为关键的要素

(四)语言是课程的载体,语言教学也是重要的课程活动内容

(五)教材是课程活动的重要工具

(六)师生的习惯既是课程活动的结果,又是推动课程活动的动力

四、小论

第六章 课程变革中的教师观念与行为变化

一、教师课程观念与行为变化的机制

二、三个重要维度上的教师课程观念与行为变化的特征

(一)课程知识观变革的特征

(二)师生关系观变革的特征

(三)课程方案观变革的特征

三、促使教师课程观念与行为变化的策略

(一)严格真实执行策略

(二)自主专业发展

第七章 执行与表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文化

一、案例与要研究的问题

二、主题访谈与结果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这堂课的态度

(二)教师对课程改革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

(三)教师新课改教学经验的获得

(四)教师对课堂的组织与控制

三、讨论

(一)综合是如何被解读的?

(二)实践活动是如何被抛弃的?

(三)公开课是如何变成表演课的?

(四)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如何被剥夺的?

(五)懂得新课改政策的教师是如何进行新课改实践的?

(六)政策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如何左右教师的课程改革行为?

四、结论

第八章 传统道德教育与中国人的德行塑造

一、传统道德教育养育的中国人

二、中国传统德育的式微

三、中国传统德育滋润新时代中国人的德行

第九章 善良意志与西方后现代快感德育批判

一、现代道德理论中作为普遍律令的善良意志

二、后现代道德理论中的解构完全责任

三、作为语言游戏的善良意志

四、自慰的西方后现代快乐教育

第十章 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

一、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研究方法

二、量的研究方法与质的研究方法

三、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