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论是新课改文化的灵魂
2025年08月10日
(一)新课改理论是新课改文化的灵魂
课程理论变革是课程变革的先声。由于“没有扎实地展开课程理论的研究”[12],我国课程文化缺乏灵魂,所以课程与教学活动处于自然经验状态。新课改要结束原有课程缺乏理论的现状。但是,在目前,新课改理论还处于初创阶段。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在左右着课程理论界,表现在急于将新引进的外国文化的课程理论用于我国课程改革的实践。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理论基石,对于中国教师来说不仅是非常陌生的,而且与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短期培训只能使教师认识它的词句,根本无法使教师们领会它的精神实质,更难以产生发展新理论的行动。因此,新课改理论并不是已经发展成熟,而是需要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更新发展。适应中国新课改需要的新课改理论必须以中国文化背景为基础,以现代认知理论、学习理论的研究为支撑,尤其要关注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把学习学作为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理论。伴随着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国的课程研究者和教师将在课程实践中实现课程理论的创新。素质教育理论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它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它诞生于对中国应试教育课程的反思与批判,来源于深入研究中国学校课程的实践,并将在指导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实现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