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课程的载体,语言教学也是重要的课程活动内容

(四)语言是课程的载体,语言教学也是重要的课程活动内容

语言是人类文化类型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必要内容和基础,又是个体交往的必备工具。我国学校传统的课程语言强调统一,其特质是:一言堂的、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与学生生活的语言不一致,缺乏生活气息;方言在课程中受到排斥;外语学习缺乏语境,是死的语言符号的无意义识记,目的是为应付考试。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越来越强调,尊重学生的“教育语言权”,[15]使学校教学语言多元化,尊重各民族自己的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在全球化的世界文化大背景下,外语教学已经是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视内容,外语教学已经不只是提供本国人了解外国情况的工具,而是各种文化增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重要途径。外语教学也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民族向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进行语言输入,不是殖民时期的语言文化侵入,而是不同民族的人民平等交往、政治互信的基础。

新课改语言的特质为:对话式的、协商的、平等的;要求使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语言;方言是地方文化最基本的特质,不应完全排斥在课程之外;重视外语的交际意义。新基础课程语言强调真实的生活情境,服务于实际生活交往的需要,而不是服务于考试的死板的、无生活气息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