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本色精神

什么是本色精神

我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个被很多人以为并不重要的这个本色馆?

为什么如此珍视这个迄今为止并不为太多人所知道的本色精神?

这个,基于我对本色精神的深刻认识。

本色是什么?我理解,它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本色。它就是9500余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最基本特征。也是入党誓词、党章对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图谱上,它的宝贵、独特意义指向,它是本原,是对9500余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身进行教育的最佳教材。

7年来,在本色馆,我有两个梦想。

第一个,是能够在它的基础上,成立滨海根据地纪念馆。

第二个,是设立本色干部学院。

2015年,回到本色馆的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读书。大量阅读中共莒县党史、滨海党史、中共山东地方史,中国共产党党史。

因为大学所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的我,深深感到,对于家乡,对于党组织在家乡的活动,我太缺乏了解。比如,老党员说起滨北区,我不知道。说起老六团,我不知道。对匆忙中写出的《本色》,我是不满意的。因为明显缺乏厚度。要补上这块知识空缺,必须读党史。于是,我开始了对中共党史的系统阅读。

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些党史资料,会给我这么巨大的震撼和启迪。我在此时彻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党史是最好的教材。

2021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教育,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看到这个消息,激动之余,我想起2019年,我在日照市作家协会会议上的一次发言。那个发言的题目,就是《以〈发现滨海〉为例论学习中共党史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作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我把它摘录在这里:

2018年9月,在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钱小芊指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和丰富内涵,以此作为观察和认识中国、观察和认识世界、观察和认识社会、观察和认识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的思想指引。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思想引领。我们应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文学创作的思想根基。

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革命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人民群众包括作家在内的很多人,就自然地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立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家,我们必须进行党史学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如果没有这种不带偏见的深刻学习,则扣错了第一粒扣子后,后面的扣子,一定是要错下去的。

以我自己的创作为例,在写作《发现滨海》前后,我的变化是脱胎换骨的。从前,是一个普通文学青年,现在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我对中共党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阅读。

1.我为什么转向了理论

因为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书写红色革命文化题材的作品,其实不仅红色题材,所有作家在书写时代的时候,都无法绕开对时代的认识,对中国革命的认识。

只有认识,只有不惑,才有可能正确地表达。那么,我们的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创造的,我们的革命,它是有理论指导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对理论的认识。我觉得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天经地义就可以让很多人吐槽、痛骂,甚至吃着它,享受着以它为指导建立的国家所提供的一切好处,而是,站在更长的历史维度上,来抽出身来看它,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出现,它是为谁的,穷人还是富人。说到底,作家最后写出来的作品,除了技术,真正决定它的价值的,是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思考与认知,对社会主义是不是坚信,对政治、经济、世界大势等的认识与判断。

是的,我们必须直面的是这个词语:社会主义。如果你不是真的从理论层面,相信人类必然进入社会主义,只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去歌颂为了好处,那么写出来的是伪红色,群众看了只会更反感。

这就需要去读马列典籍。我是这么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当当网上售价4300多元,比实体书店便宜点,我买了,结果印制品质不佳,很后悔。

我真心实意地确认,人类唯一的出口和方向,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我的真正创作,是从2013年5月参加山东省作家协会举办的高研班开始的。很多作家以为这种学习天经地义,每个国家都有,肯定不是。而中国几千年来,也只有在1949年之后才有。也就是毛主席在1949年7月2日至19日,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所指出的: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已经30年了,文学艺术工作者的这样全国规模的大会还是第一次,这是什么原因?答曰:人民革命的胜利,人民政权的建立,是决定一切的。

我的进步与这几年参加山东省作家协会组织的各种学习有直接关系。抗战时期,根据地各个村子都建立了儿童团、妇救会、青抗先(青年抗日先锋队)等组织,把不同年龄、性别的群众都组织起来,那么,作家也需要组织,通过宣传部门领导的作家协会来组织。

当时我在结业时发言:此前,我的写作是地下胡乱奔涌的岩浆,从此有了出口与组织……

后来,《发现滨海》初稿完成后,一直到出版、在北京开研讨会,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作家协会领导都给予了关怀与指导。的确,是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作家协会培养了我,是党培养了我。

2020年在北京学习时就想过,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我总结出几条:老根据地红色家庭的熏染、与老党员长期接触、阅读经典理论作品、身边共产党人的影响,这其中,就有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的领导。在我的眼里,他们是领导,也是同志。

村民眼中的党,是村党支部,而我们作家眼中可触摸的党,就是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作家协会。没有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织的旗帜鲜明讲政治,引领有力,支持有力,方向正确,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

2.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毛主席在1957年3月12日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早就指出:我们已经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方面,取得了基本胜利,但是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方面,我们还没有完全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我们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还要进行长期的斗争。

当今天我们把小资、小资生活当作时髦,把成为资产者当作毕生梦想与奋斗目标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这段话,如果我们已经具备基本的社会主义觉悟,心里是何等滋味!

当我们的先辈们在80年前已经弄清楚的很多问题,现在许多青年作家还在当作新鲜武器祭出,为了建立这个国家而牺牲的烈士们泉下有知,该是何等悲哀!

当我看到了这些,我在这个时候才懂得了:

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真正胜利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全面胜利。取得无产阶级政权,只能说明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远不是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远远不是!而劳动者阶级如果不能在文化上取得胜利,建立起稳固的劳动阶级的文化,则在政治、军事上的胜利也不会持久!

这一点,还有太多人没有意识到。

以我的切身体会,认识社会主义,认识时代,这个是基础。这个对于很多人是困难的。既有态度上的问题,也有能力上的问题。要么偏激,要么主观,要么自以为真理在握,而抱残守缺,却对青年人横加指责。

我们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那么,怎么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呢?

我对此,是有满肚子话要说的。如果没有感情上的转变,那根本就不要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而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没有真正进入生活,与群众切实地打成一片,就不要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重要的是教育青年一代。青年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能不能继续沿着毛泽东所指引的道路发展下去的关键。在新的时期,我们的文艺是不是能够健康地发展,主要取决于我们青年一代。”

这个观点,到今天,当然也成立。甚至,你会看到,原来,这种矛盾、对立,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存在,今天,实质是一样的。

文艺本身有各种不同的层次,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只有一个,就是社会主义方向。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艺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并且是完整的、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片面的,这也是党史的一部分,非常重要。

3.党史为什么是最好的教科书

必须要说,我是读了中共山东地方史,读到刘谦初烈士的事迹,包括后来,才惊讶:原来,史书也可以如此感人!为什么?是烈士们本身的事迹太感人了!

所以我才懂得,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了!

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个重要讲话,对有的讲话,比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等,有的都能够背诵。

这不是有人要求我。没有任何人要求。只是完全因为,我想知道。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些,并不是仰视,也不是要完任务,是平视地来看。尽管我的理论根基谈不上深厚,但我是从一个普通青年的角度来看,这样更客观。比如,我本人特别认可2018年“1·5”重要讲话。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把它与其他一些纪念文章比照来读,发现它是最好的。这些讲话,我都购买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放在包里,便于阅读。这些单行本,最贵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是6元钱,而其他的,则或3元,或2.5元。

事实上,如果没有对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的深入阅读,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此外,我对中国历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让我具备了更宽的历史视野、更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评价作品与指导书写自己的作品。以《平凡的世界》为例,路遥写了从1975年到1985年的陕北城乡社会生活,往上上溯,他在书中大致交代了主人公生活的双水村解放以前的土地归属:大多数是归金姓地主的。

然而,仅此而已。没有对土地归一个地主所有这件事,再有任何交代与评价。这样的处理,会让读者有这样的错觉:似乎,这个土地,高加林孙少平们视为受苦的、拼命想要分开的土地,是没有费事,没有经过拼杀,没有经过流血,天经地义,就到了农民自己手里的。

当然,我们知道,历史事实,当然不是如此。

路遥的叙事基准,以及小说里的时间肇始,是1975年。这个时候,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19年。农民组织起来也已经19年。这个时候,因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探索中前进,必然有弊端,有曲折,小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然而,从我小的时候读这个小说,我就有一个疑问:1975年的陕北农村生活,比1949年以前,乃至更早,一百年前,怎么样?还不如那个时候吗?

而王宏甲的《塘约道路》虽然篇幅短,但是很清楚地交代了塘约村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土地的归属变化以及农民生活水平。这样,对为什么必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了让人信服的交代。

我想阐述的是,有野心的,真正想要书写大作品的作家必须有更长、更远的历史视野。这一点,取决于对中国历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阅读与把握。

4.扎根基层,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当代作家的要求

当下农村在发生着什么,如何书写?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任务是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乡村是否能够振兴,以什么样的方式振兴,是党支部引领,还是资本引领,这对于根在农村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太重要了。包括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等,这是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各地干部都在摸索。因为我的单位在村里,我非常有意地与村干部交流,引领他们对理论的认识。我在尽力为党做工作。尽管很微薄,也没人要求我,但是,作为一个坚定、真诚的信仰者,我敢拍着胸口说,我热爱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就应该这么做。事实上,我的写作,也是为党做工作的方式的一种,不是为了个人出名,更不是为赚钱。为党写作,与为人民写作还不是一个概念。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党的文艺方针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但我认为,作为党员作家,作为一个信仰者,必须回答这么一个问题:你首先是党员,还是首先是作家?首先是党员,就要站在党的立场上,为党书写,比如,我写红色题材,就是要呼唤中国青年,与我一样,在了解党史之后,在看到了普通劳动者的力量之后,树立人民立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的信心,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我们青年应该作的贡献。

我已经到基层工作5年了,韩毓海教授说,时代呼唤梁生宝,那么,时代也呼唤柳青。有出息的写作者应该自觉地吃苦。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姬德军说过:深入基层是要吃苦的,可是大家不能怕吃苦。这5年,确实遇到了困难。但我不后悔。

我确实是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作家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的要求,把自己栽植到村里、土地里。

我的选择的意义也许在于: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青年,在历经质疑、迷茫之后,在阅读中共党史、老党员的影响、经典理论的研读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再度坚定。而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作家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的要求。

难道今天,我们就不能有柳青那样的勇气吗?

当下中国,应该有这样的青年,应该有这样的青年作家。他们就应该出现在山东!

总之,以我个人体会,当代作家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既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明历史、知是非”的必然要求,也是创作出反映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迫切需求,已经刻不容缓。

通过阅读党史,我知道了,莒县是滨海根据地的核心地区和发端地。抗战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有鲁中、鲁南、滨海、渤海、胶东5个战略区,2.5万余个村庄,847.7万人口。滨海根据地是五大根据地之一。并且长期驻扎着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简称山东省战工会)机关。1948年7月17日滨海军区撤销,与鲁中、鲁南军区合并成大鲁中南区,这就是后来沂蒙根据地的范畴,从此,才有了沂蒙的概念。从此,沂蒙代替了滨海的光辉。事实上,沂蒙精神的根本源头就是莒文化。

而最初的沂蒙,范围是抗日战争时期鲁中根据地的第二专署:沂蒙专署。故而,解放战争时期的沂蒙是滨海、鲁中、鲁南三个根据地的总和,而抗战时期,沂蒙仅仅指鲁中根据地的第二专署。所以,莒县不仅是沂蒙老区,还是其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出特殊贡献的区域。

从1941年春起,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长期驻在滨海区。滨海因此成为山东革命斗争的中心根据地。

在《中共山东地方史》上,它的介绍是:鲁东南,即后来的滨海区,位于胶济铁路以南,陇海铁路以北,东临黄海,西界沂河和台潍(台儿庄—潍坊)公路。

这段史实,湮没已久,但是,它不应该被遗忘!

2014年,莒县农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健在的有1092人。当年最多时,这个群体有13341人。它的特点是在1949年以前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脱产工作,始终在农村,身份是农民。这个群体长期被湮没。2013年,中共莒县县委对全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进行摸底调查,抢救性寻访,2014年3月,本色馆开馆。

在长期的阅读与思考中,对本色精神,我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我认为:本色精神是建立在古莒文化根脉上,由古莒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精神结合,而生长出来的美丽花朵。它生长在莒地这片深厚无比的土地上,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是人脑的特有机能。意识不会凭空产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莒地人民在遭遇异族入侵时,它的优秀分子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流淌在莒人血液里的永不屈服的基因与之结合,又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发展中,形成了本色精神。

马克思主义最优秀的品质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本色精神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当地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地域化、莒县化。

本色精神的特点是,它是回到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让人们重新思考一个共产党员究竟应该怎么做。所以它其实是本原。是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都应该具备的。

从这个意义上,它比沂蒙精神的宽度更加宽广,对党员自身的要求更加精确。沂蒙精神更多倾向于党群关系的水乳交融,主体是干部和群众两个方面,而本色精神的主体是党员自身,更加注重对党员自身的修养、要求。

所以,在新时代视域下,本色精神在党的建设方面,比沂蒙精神有着更加精准的契合点与对党员的教育、启示价值。

老党员们虽然身在农村,布衣粗食,但是他们用一生践行了入党誓词。他们做到了党对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从这一点上,本色精神属于中国共产党全党。而不仅仅属于沂蒙或山东,它是所有中国共产党员的共性。

本色馆内部分老党员照片

本色精神的主体,是一群1949年以前入党的莒县老党员,他们并不是遥远的、不可学的,而是具备普遍性。既然一群普通农村老党员可以做到,为什么学历更高与各方面生活、待遇条件更好的当代党员们不能做到?

9500多万党员中,普通党员居多,干部是少数,作为没有职务的党员,在新时代如何践行一名党员的责任?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这是老党员对当今党员的追问。

他们也用自己的一生,做出了回答。

莒县老党员的事迹,与时代楷模张富清有相似之处,同样感人,同样具有教育意义。因为他们终生都在农村耕种,并不享受国家干部的待遇。

莒地人民在千百年创造历史的活动中逐渐被涵养、培育和升华为一种集体文化人格,即“大义、不屈、抗争”的精神,这种文化人格遇到马克思主义之后,与之结合,使莒地共产党员自觉做出应有的价值判断和取舍,形成符合中国共产党党章和要求的道德规范与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地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强调“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备内在统一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本色精神是一种本原的内在的精神文化形态,是一种中国共产党所独有、为中国共产党所独创的党内主流文化,是所有中国共产党人的旗帜和灯塔,是一种永不歇息的红色血液与元气。

在新时代视域下,对本色精神应当深入研究与大力弘扬,切实发挥本色精神在党的自身建设中不可取代的巨大教育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初心召唤前行,本色映照初心。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本色精神的内核。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孕育催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本色精神的内核、支柱、最鲜明的身份标识。

历史深刻表明,党的初心使命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和召唤,党的团结统一首先在于思想理论上的团结和统一,党的先进性基础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和纯洁。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坚守初心、坚定信仰,更加自觉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保持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不断焕发新的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

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地完善和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才能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万众一心,矢志不渝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100年。在前进征程中,如何有力有效地把480多万个党组织、9500多万名党员、14亿多人民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增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福祉,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以中国共产党普通党员创造的本色精神教育全党,面向全体党员,弘扬本色精神,更好地激励9500多万名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就是好的抓手与途径。

这是我对本色精神的解读。

我热切地渴望,老党员们用生命铸就的本色精神,能够在新时代滋养更多的共产党员,成为他们为党努力工作的助跑剂和永不枯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