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景
本色馆前面,有一块石头,上面是八个大字: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落款是张全景。这是另一位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老人在2014年到访展馆,并留下了这个题词,我们勒石以记。
在我对理论的学习、阅读过程中,除了原典之外,还有几位学者、领导干部的作品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与影响。其中,第一位,就是北京大学的韩毓海教授。
此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周新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伟光院长、朱佳木教授、朱继东教授、余斌教授,南京大学姜迎春教授,山东省委党校戚桂峰教授,此外,就是张全景老部长的理论文章。
张全景指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在意识形态上出了问题,就会前功尽弃,甚至造成失败,这是有非常惨痛教训的。苏联共产党是一个成立了近百年的党,苏联是有70多年历史的国家,但是垮塌却在一夜之间。东欧剧变是一个从渐变到突变、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失败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归根到底是阶级斗争、两条道路的斗争。我们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严重性。如果在思想上放松了这根弦,就等于自己解除了武装,那样迟早是要失败的。”
应当说,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主要得益于侯惠勤教授、朱继东教授、另外就是张全景老部长。他们的著作让我明白了:任何真正的社会革命都是意识形态的革命。而文学在这个革命中,担负着特殊重要的任务。
2017年,张全景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还是很尖锐的。过去常说阶级敌人人还在、心不死,这是有道理的。现在第一代的人不在了,第二代、第三代还在,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西方搞颜色革命,搞和平演变,这些人就是内应。里应外合,弄不好是要出大问题的。当然,我们党的政策不是唯成分论,但谁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也不行。”
“学会用阶级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看问题、处理问题。我看现在有些同志就是不愿意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来看问题、处理问题。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他们总是不肯面对,总是把严重的阶级斗争问题轻描淡写成学术问题,总是采取‘捂’和‘盖’的态度。斗争是客观存在的,‘捂’和‘盖’就没有了吗?就能解决问题吗?不可能的。采取‘捂’和‘盖’的态度,不管动机如何,客观上只能是助长错误思潮的气焰,而束缚广大党员群众的手脚,结果是让错误思潮越闹越凶,而让广大党员群众寒心、灰心。这样做一两回问题还不大,如果一贯这样做,广大普通党员和群众就会认为你不向着党和群众,认为你偏向错误的东西,而你又是代表党的,久而久之就会让广大群众产生与党离心离德的情绪。尼克松写的《1999:不战而胜》不就是鼓吹这类东西吗?有些社会主义国家不就是败了吗?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应当清醒。”
这些话,是实打实的大实话。很多人却因为怕影响自己的利益,不敢说。这么毫不退缩、清晰痛快地直接说出来,说明白,对我们这些青年人,是多么重要!因为很多人被错误引到了自己所不属于的队伍里!非常令人痛心。是什么促使他说得这么酣畅淋漓?
——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的赤诚和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