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领导权
2019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文化领域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来展开、来推进。无论是理论武装还是新闻宣传,无论是文艺创作生产还是文化体制改革,无论是精神文明创建还是网络建设管理,都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这篇文章,我反复学习多遍。
我在这几年里,重新研究阅读《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苦菜花》等红色经典。我成长的20世纪90年代,中学生之间流传的是《平凡的世界》,以及金庸、琼瑶的通俗文学作品。如果不是因为10岁时读到《红楼梦》,彻底改变了我的审美品位,奠定了我对文学的基本理解,对世界的认识。如果不是对它的融入血液的互相进入,我很难想象,只读金庸、琼瑶的我,今天的我,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在审美上的认知,是很难想象的。
如同我在《本色》后记里所写:为什么家乡这么重要的革命老区,我为什么从小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们?包括滨海根据地这么重要的一段历史,为什么我们作为它的发端地的青年,从不知晓?
这中间,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在找寻答案。
韩毓海教授认为,当前,在对中国当代文学十七年(1949—1966年)基本特征的描述,是高校教材中通行的“一体化”叙述。所谓一体化叙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治权力对于文学的垄断与专制,造成了作家、作品的单一化,以及对待文化遗产态度的简单化。但是,当上述论断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年文化和文学领域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权力对文学的垄断之时,它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这个定论自身的高度抽象性和模糊性。
于是,大多数学生难免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什么是政治和政治权力?它们与文学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韩毓海指出,现代政治区别于传统政治的基本特征,就在于文化形态。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来源,是由启蒙运动、法国革命、美国革命、俄国革命,特别是中国革命所追求和诉诸的文化价值体系奠定的。因此,现代政治斗争的关键方式,就是争夺“文化领导权”。
是的,我正是从韩毓海教授这里,知晓了这个至关重要的名词:文化领导权。
再后来,通过阅读《列宁全集》,我知道了,列宁在审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苏联建国初期面临的文化问题时,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的理论。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不仅要夺取政权,更要获得文化上的领导权,即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列宁不仅强调了文化的阶级性,而且结合俄国的革命和苏联的早期文化建设对无产阶级如何建立自己的文化作了阐发。在他看来,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一切的关键在于把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力掌握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手中。
夺取文化领导权,建立本阶级的文化,则成为关键。
事实上,今天,现代政治斗争的关键方式,也是争夺文化领导权。
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就指出过:尽管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与劳动者的利益背道而驰的,但是,如果它的“文化合法性”没有被动摇,那么革命也不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也不可能真正胜利。
1920年,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指出: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政治上夺取政权,并不意味着文化上的权力会随之自动转移到无产阶级手中,工人阶级、农民等被压迫的无产阶级主体无法在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条件下实现文化话语权利。
列宁在那个时候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不仅要取得政治领导权,还必须要取得文化领导权,并且要巩固文化领导权。
而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文化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培育新人,把科学的马列主义世界观变成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信念,使每个成员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与丰富的精神世界。
请听这样一段话: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可以臣服于作为社会共识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从而“帮助资产阶级统治自己”;在经济基础发生了社会主义转变的制度下,其上层建筑依然可以是资产阶级的,这一点,绝对不会因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而“自动完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同样可以帮助丧失了经济地位和基础的资产阶级“在文化上”统治自己,甚至听凭他们从文化上摧毁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合法性。
这是韩毓海在《马克思的事业》中所指出的。
毛泽东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可能失败,并不在于它的经济基础首先被动摇,而在于其“文化合法性”首先丧失。
苏联的失败已经证明:丧失了文化合法性,丧失了文化领导权,只有政治领导权、经济领导权,失败是迟早的事情。
用黑格尔的著名比喻,就是:奴隶在获得了主人的财富的同时,头脑上却做了主人的俘虏。
受到广泛好评的电视剧《父母爱情》剧情所讲述,无产者江德福赶上了改天换地的时代,通过参加共产党的军队来改变了自己的社会阶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的出身和解放军军官身份,都是受到尊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都翻身了。然而,他在他的妻子安杰,一个资本家的女儿面前,却总是被瞧不起。这不仅因为对方的美貌,更是因为她的富裕出身。她的睡衣、吃相,以及喝咖啡的爱好,在吃饭发出声音的江德福面前总是有优越感。
另一个渔霸的女儿葛老师看到安杰喝咖啡,说了一句:这才是人过的日子。这一句话,其实是很多年里,中国人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中国人几千年喝粥、喝茶,就不是过日子了吗?在电视剧中,对安杰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文化、西方文化的认同,对江德福出身的那个阶级的远离与逃避——甚至江德福的学吃西餐、穿睡衣,都是在努力……
这个电视剧的好处,是让我们看到了无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胜利之后,在文化上依然不自信的历史真实。
我多么愿意 此时
是80年前 黄土高原 窑洞 土场上
听一个湖南口音讲授矛盾论
……
阳光透亮 澄黄
照在我们的灰布军装上
它淬炼我们
滤掉软弱 困惑 这些水分 最后
我们留一身铮铮的骨头 一生
洁白 无私 无惧
2018年4月28日,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前,我随手写下这几句。那时,困惑苦闷的我是真的盼望能够时光倒流,到延安学习和参加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