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军队的使命

中国文化军队的使命

2018年9月,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期间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合影留念

2018年9月,我参加了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钱小芊郑重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思想引领。……青年作家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文学创作的思想根基。”

我全神贯注地聆听、思考。

马克思主义是劳动人民求解放的学说,是对历史上一切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最深刻、最全面的质疑和批判。在我们这样的国家,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革命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人民群众包括作家在内的很多人,就自然地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立场,扣错了第一个扣子后,后面的扣子,一定是要错下去的。

所以,这样的学习,是必要的!

他指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和丰富内涵,以此作为观察和认识中国、观察和认识世界、观察和认识社会、观察和认识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的思想指引。

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连当下的世界是什么都不了解,那么一切都不必谈。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个重要讲话,对有的讲话,比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等,有的重要段落都能够背诵。

这不是有人要求我。没有任何人要求。我当时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完全因为,我想知道。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些,并不是仰视,也不是要完任务,是平视地来看。尽管我当时的理论水准谈不上深厚,但我是以一个普通青年的角度来看,这样更客观。

钱小芊强调,“广大青年作家要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提升文学作品的观察力、穿透力和纵深感”。

这一条,对照我自己的成长过程,我是发自内心地觉得,太有必要了!

事实上,如果没有对中国共产党史、中国革命史的深入阅读,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此外,我对中国历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的学习,让我具备了更长的历史视野、更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评价作品与指导书写自己的作品。

王宏甲的《塘约道路》虽然篇幅短,但是很清楚地交代了塘约村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土地的归属变化以及农民生活水平。这样,对为什么必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了让人信服的交代。

我想阐述的是,真正想要书写大作品的作家必须有更长、更远的历史视野。这一点,取决于对中国历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的阅读与把握。

因为我们每个写作者,下笔时,最绕不开的,就是判断。对这些历史的判断。

钱小芊强调,青年作家要“从人类历史和世界大势的高度去辨识和把握我们身处的现实,让自己的写作注入历史意识和史诗意识”。

“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如果还仅仅是引进,这显然已经不够。如果离开国外的理论和技巧张不开嘴、下不去笔,那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声音,没有发现自己的故事,没有深刻认识我们民族的精神特质。也就是说,没有建立起足够强大的文化自信,没有建构起我们自己的美学自信。文化自信、美学自信建立不起来,我们的写作就容易耽于模仿,流于跟风,就不可能书写好中华民族的新史诗。”

这第一段,是我在太原参加中国作协会员的培训时,听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讲过的。因为它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由衷地认同。中国当代文学对西方技巧的引进,显然始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魔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进入国内,在当时,作家们一窝蜂群起模仿学习。而路遥最初以现实主义手法写《平凡的世界》时,受到一致冷落与质疑。30多年过去了,留在老百姓的心里的,还是这部当时不被看好的《平凡的世界》。

对于20世纪80年代,那个我们刚出生的时代,它是享受着前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来的保障制度、全民皆有保障的尊严,而有些人一边享受着这些,一边质疑国家、民族、集体,向往、神化西方。而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因远离那个时代,同时历经当下的流离、阶层固化等,而更加清醒。我们对国家、民族、集体的热爱、认可,对中国革命的追随,是经过冷却的熔岩,经过比较,经过冷峻的思考,依然炽热,而更加肃穆、庄严。

而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时代,则很难谈得上如何书写它。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山东团合影

开会回来,我在感想中写道:

从参加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回来已近20天,我一直陷在深入的思考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切焦虑中。这些日子,我4年来每天必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也读的少了。主要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要写什么样的东西?我的定位是什么?

首先,在会上受到了刺激。这是前所未有的。300名与会者是一个集中展示。而且皆是同龄人。平时在自己的生活里待着,尽管也知道同龄人发的多,成名早。但这两者,钱还是名,对我都没有吸引力。也不是我写作的目的。因为没有强烈的这两者的需求和欲望,所以平时写的太少了。这是我要反思的第一个问题。不能再等了。过了40岁,精力、体力等是不一样的。

那么,我为什么一直不写呢?——我从来没认为,自己的写作已经开始。这与我的文学观有关。因为从小熟读《红楼梦》,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只有那样整全的、完整的、宏伟的,才是文学。或者是我所理解的小说。当然,也是不为钱、不为名、不为任何,只为写出来——就是写出来本身。我想要呈现的,是全方位的,是大的,一整个世界。整个世界需要我用一生构筑。穷我一生之力。

我所理解的小说,是要镂刻生活细密真实的生活质地。用琐细的日常生活来站立人物、呈现世界。而不是只追求传奇性与故事的曲折性。这是巨大的工笔。没有强大的毅力、体力,以及时间磨砺,无法完成,甚至无法开始。

这些,一个世界的构筑与再现,必然关系到对世界的判断。这是我的优势。在思想高度、生活储备、文学观方面。

在这个会上,在这个声音里,我看到了最前线的旗帜:红旗!红旗还在招展!这从井冈山到延安到北京一路飘扬的鲜艳的红旗!

尽管它可能有硝烟,有残破,有人正在下面拼命挖旗杆。然而,它毕竟高高飘扬着!

它飘扬着!这就是关键!

我当然知道,在这个时刻,这个阵地上,正在有人进攻,炮弹或裹以糖衣,或配以烟幕,而已经有部分阵地失守,有人投敌,有人在内部做内应,这些,我们都知道!

但是,只要红旗还在!我们就有方向!有勇气!

我们就能够“百折还看高潮来”!就会一直团结在旗帜的周围,就会在这个旗帜的指引下,汇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做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我们确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军队,我们的作家方阵,这从延安到北京的忠诚,这从延河流淌到今天的光荣,这文学的光荣,这对人民的忠诚,这对党的忠诚!

它们,不会缺席!

中国文化军队,中国作家,应该在新时代书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荣光!

如果不能,我们将有愧于延安窑洞里的灯光,有愧于今天所有中国人水火中共同趟出的这条路,有愧于我们自己所经受的磨砺,无法面对历史剑气森然的逼问!

而这,需要组织、团结、联合。

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提出来。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它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一个月后,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他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所以先进,就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成为指引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可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历史的结论、现实的必然,意义重大而深远。”

2020年12月,全省青年作家重点选题会议在济南召开。那次,我们学习的地方是原济南军区第五招待所,我在阳光里向外看。窗外,就是英雄山。是的,那里,就是王尽美等烈士长眠的地方。快一百年了,我们还是在他们开创的路上走着,我们追随着他们的背影,有他们的烛照,我们,不会迷路!

会议开始了。我们带着笔,坚定地向它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