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刻不容缓

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刻不容缓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把一个个体占有金钱的数量,等同于一个人的价值,甚或目标与追求,这样的价值观当然也影响了写作者。

为市场、为金钱而写作,最大化地变现为物质,这也成了一些人的追求。

而我以为,写作者的书写,如果仅仅为了稿费、市场,在市场化大环境下,当文化在资本投资支配下的工业生产的时候,所谓他们所写的普遍人性,不过是文化制造商算出来的平均数。当他们谈人性的时候,实际上,当人性成为一门生意的时候,他们不过是在谈买卖。

列宁指出:在以金钱势力为基础的社会中,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作家先生,你能离开你的资产阶级出版家而自由吗?作家、画家、女演员们,你们的自由,不过是出卖脑袋、身体,被豢养的自由。

他指出:“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者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无产阶级写作事业应该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167页)

把写作变成一个手艺活,那就是个手艺人。我们承认,文学创作是艺术创作,也是烦琐、艰辛的具体劳动,但是,如果去除掉崇高的目的,只变成为手艺,目的为金钱,那么确实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的可能会比较多。

为人民、为信仰而写。这样,写作才会是高尚的劳动。

在当下,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伟大复兴。我们在见证历史。

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里,我们首先应该为谁而写,书写什么?

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的答案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中国共产党的热爱者,我首先要书写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内,它的牺牲、它的坚强、它的伟大、它的光荣!

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在带领人民前进的道路上,所遭遇到的艰难困阻,比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更多?

为什么党总是能够历尽苦难而化险为夷,辉煌迭出?因为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因为它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于人民;因为它是一个为了实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不懈奋斗并能够作出最大牺牲和巨大贡献的组织。

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首先是信仰者。我的创作,我书写革命,书写红色革命文化,影响群众读者燃起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是我的责任。文学是我为党所做工作的方式之一。

我的创作分两块,当下以红色革命文化的书写为主,体裁是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用一句话概括:我在尝试用文学的方式来阐释我们党的理论。另一块,是长篇小说,我一直在为它做准备。

一切围绕一个主题:党。党,是我生命的主题。

这自然反映在了我的创作中。我是自觉践行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来指导创作的。

这是我对自己的使命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说,面对这种史诗般的变化,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

这是领袖对作家的殷殷期盼。

这是新时代中国作家的责任。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中指出,光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革命还是不巩固的。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上,谁战胜谁的问题解决了,但在思想战线和政治战线上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

这些,在经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明显地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事实上,我坚持认为:作家首先应该是政治家。这句话,在2018年8月,在太原,中国作协举办的一次学习时,我听到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说过。他同时说,作家能够写出作品的深度与高度,取决于他对这个世界大势、历史方位的把握程度。这两句话让我反复思考。受益极深。

怎么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呢?

贺敬之说:“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是建筑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的,如果不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来一个思想情感上的变化,就不能理解毛泽东文艺思想为何物。因为没有那个感情,没有那个体会。”

他说:“根本途径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入社会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和实际生活不断地结合起来。”

而今天的我已经深刻明白:如果没有感情上的转变,那根本就不要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而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没有真正进入生活,与群众切实地打成一片,而奢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那是不严谨的。

是的,如果我没有这几年在基层的经历,不和最基层的老党员、群众打成一片,我就不会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