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璀璨的花朵
马克思说,每个人面对的,只能是他自己的问题。
他还说,人的知识从哪里来的?每个人的认识都有他的道理。这就是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你的存在,你所处的位置,决定你的意识。
所以,每个人进入马克思主义经典这个宝库,都有自己的入口。而迄今为止,我个人对马克思的哪一句话最刻骨铭心?
就是这句: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页)
这句话,出自《马克思论费尔巴哈》,这个名篇,分为了11个小节,其中,最后一个小节更为著名。它就是那句: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为什么我会对这句极其认同?因为,我是从这一句明白了:如果人失去社会属性,而只保留生理属性,那么,就事实上不存在了。
人必须在一定的集体里,和周围结成结实的关系,才能存在。很大意义上,人是以社会关系的方式来存在的。
人活着,还有什么比存在,更重要呢?
人必须首先要确认,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明白这一点。
所以,我要感恩马克思。
马克思是谁?
恩格斯说: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就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1页)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7页)中指出:
在马克思使他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中,这里我们只能谈到两点。第一点就是他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以前所有对于历史的见解,都以下述观念为基础:一切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应当到人们变动着的思想中去寻求,并且在一切历史变动中,最重要的、决定全部历史的是政治变动。可是,人的思想是哪里来的,政治变动的动因又是什么——关于这一点,没有人发问过……这种新的历史观,对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证明了:过去的全部历史都是在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中发展的……
马克思的第二个重要发现,就是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揭露了在现代社会内,在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怎样进行的。
换言之,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从巴黎公社到1917年十月革命,到苏联的建立与实践,到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东方的100年实践,都建立在马克思的这些发现之上。
此外,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篇马克思的文献,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此外,1848年1月9日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召开的公众大会上,马克思发表的《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在当下,美国向中国发起贸易战的时刻,更是淋漓尽致地剥下了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虚伪面纱。
在这个演说中,马克思说,一个工人在一次群众大会上,大声喊道:
“要是地主出卖我们的颌骨,那么,你们这些厂主就会首先买去放到蒸汽磨中磨成面粉!”
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先生们!不要受自由这个抽象字眼的蒙蔽!这是谁的自由呢?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个人在对待另一个人的关系上的自由。这是资本家压榨劳动者的自由。”
这,就是哈耶克所推崇的自由,这就是西方国家自由民主的实质。
让我们来做个总结: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到底什么是全球化?就是资本的自由。只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继续存在,就永远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存在。
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本越增加,它就越是迫不得已地为市场而生产,生产就越是超过消费,供给就越是力图强制需求,结果危机的发生也就越猛烈而且越频繁。另一方面,每一次危机又加速了资本的集中,扩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因此,生产资本越扩大,工人之间的竞争就越加剧,而且激烈的程度大大超过以前。大家的劳动报酬都减少了,而一些人的劳动负担也增加了。
他说,工人人数永远都是太多了。
他说,在最有利和最不利的情况下,从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从资本本身的本性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工人的供给总是超过对劳动的需求。
这样痛快淋漓的句子,难道不是一些在西方长期洗脑下,被这些美妙字眼所欺骗的人,所应该马上思考的吗!
正如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的:“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由资产阶级中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压迫人民——这就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真正本质。”(《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7页)
事实上,这样精彩绝伦、以最少的字数指出最本质的问题,在马列的书中,比比皆是。它带给人的享受,与文学作品的沉浸完全不同,它是利剑,是寒光闪闪的刀戟,是清醒剂,是万顷蓝空,是酣畅淋漓的洗礼,是无可比拟的至上享受。
是的!在我的体验里,世间的愉悦,很少能有及得上阅读它的过程了!
那强大的说理能力,无比严密的逻辑,无比准确的遣词造句,你会在阅读它的时候,深深感受到:这确实是人类的最精华、最璀璨的思想花朵。你浏览和流连的,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它无比广阔,而灼灼盛开。
再也没有比这样的快乐,更加应该值得追求和享受的了!
是的,这是至上的享受!
我个人也遇到了阅读上的困难。原因是,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对经济学领域毫无接触。此外,在阅读马克思的过程中,我还意识到,必须熟悉世界历史。如果不熟悉欧洲历史,不熟悉马克思和恩格斯笔下的历史事件,那么,德国农民战争、法兰西内战等,这样篇目的阅读,一定会受到影响。
因为缺乏经济学知识,在《资本论》的阅读中,自然遇到了障碍和困难。每当艰难地读完一点,心底都会浮起对马克思的由衷惊叹!他的知识之广博,对每一个领域研究的深入与透彻,是多么值得我们佩服!
《资本论》的重要,无须赘述。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贡献。他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贡献则是他的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论。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计划出版70卷,其中,仅《资本论》手稿,就有16卷。
此外,马克思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的哲学著作在哪里?就在《资本论》中。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当下,马克思所研究的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迄今为止,依然是人类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
那么,我们要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必须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论所研究的,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目的就是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那么,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是什么?
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关系、一种经济制度,即雇佣劳动制度。一方面,一些人拥有大量财富,这些人,就是资本家;另一方面,另一些人一无所有,双方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交易,完成雇佣。
这样,资本获得了对劳动力的支配权,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一部分表现为工资,另一部分是剩余价值。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的增加,这是资本主义的铁律。
在资本积累中,资本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总是极致地压低劳动者的工资,这样,必然造成一个矛盾:生产的无限扩大和劳动者购买能力的永远狭小之间的矛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早已经指出:当资本家盈利时,工人不一定有利可得,而当资本家亏损时,工人就一定跟着吃亏。
很难形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给予我的震撼。这部由序言、笔记本、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等几个部分组成的重要文献,它最后在笔记本三中,所描述的异化的表现:
“穷人的地下室住所却是敌对的、具有异己力量的住所,只有他把自己的血汗献给它时才让他居住;他无权把这个住所看成自己的家园,而只有在自己的家园,他才能够说:这里就是我的家;相反,他是住在别人的家里,住在一个每天都在暗中监视着他,只要他不交房租就立即将他抛向街头的陌生人的家里。他同样知道,就质量来说,他的住所跟彼岸的在财富天国中的住所是迥然不同的。”
“完全违反自然的荒芜,日益腐败的自然界,成了生活要素。他的任何一种感觉不仅不再以人的方式存在,而且不再以非人的方式甚至不再以动物的方式存在。……连野蛮人、动物都还有捕猎、运动等的需要,有和同类交往的需要。”
……
这样的语言,对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工人阶级的困境,做了精确到无法再精确的描述。仅仅因为这样强悍的叙述能力本身,马克思就可以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而永留史册。
马克思在《论土地国有化》中指出:地产,即一切财富的原始源泉,工人阶级的未来将取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认为,社会运动将做出决定:土地只能是国家的财产。把土地交给联合起来的农业劳动者,就等于使整个社会只听从一个生产者阶级摆布。土地国有化将彻底改变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并最终消灭工业和工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靠他人的劳动而生活将成为往事。农业、矿业、工业,总之,一切生产部门将用最合理的方式逐渐组织起来。生产资料的全国性的集中将成为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性的基础,这些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进行社会劳动。
当我坐在大罗庄的田野里,读这些文字,我的心中,如同雪水洗过一样明亮。
为什么要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叮嘱“无论怎么改,都不能把集体所有制改没了”。
为什么宋平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一再强调,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根本问题。
是的,从此时,我开始思考土地与农民的关系,开始从土地这个角度,来思考中国革命的正当性与农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2020年写出了《大罗庄——一个村庄与一个政党的百年长征》。
在这部书中,我把全书分为两卷:上卷“革命”,下卷“建设”。它的线索,正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此外,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必然要狂奔向的历史趋势是: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只有炸毁一条路。这就是马克思在25岁时写下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所指出的:
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提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
那么,到了这个时候,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自己的掘墓人,它就是无产阶级。
这就是为什么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我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的方向必然——只能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度进入黄金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使得资本主义的辩护士们发出历史终结的狂呼。然而,21世纪到来后,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它的两极文化、经济危机、生产垄断等问题显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敌人,就是资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