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人类的历史表现为人类不同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之间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并因此能够经受一切挫折、磨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我们是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长大的。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又是共产主义呢?
我发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文献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常是作为同义词加以使用的。不过,为了把自己的理论与当时流行的各种空想、改良社会主义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更多地使用共产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来表达、阐释。
他们也为我们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
这些特征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消灭私有制,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社会生产有序调节;等等。
最早,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阶段。从列宁开始,逐步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区别开来,把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
而我们必须明确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而是同一个社会制度的不同发展阶段。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
他还强调:
“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无论怎么改革,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又叫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无论哪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于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
在马克思、恩格斯两位导师20多岁的时候,他们就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对人类史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目标,就是要发现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路径是什么?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一句话: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在此之前,人们研究人类和人类史,都是从宗教、概念、普遍的范畴出发的。
韩毓海教授说,如果把人类知识和思想比作一个大厦,那么,马克思的学说就是这个大厦的钢筋龙骨。离开马克思的著作和思想,比如,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资本、异化等,这些基本范畴的含义就不能得到理解。
马克思一直关注着中国。他说,整个世界已经被组织成了市场,所以,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亚洲的市场,特别是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引发中国革命,而中国革命必将引发亚洲乃至世界革命。它会摧毁欧洲资本主义的市场,一旦丧失了海外市场,欧洲的资本主义必将陷入危机。
他说,支配未来世界的是黑格尔所提出的“两极相联”规律,如果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就是中国。西方世界乃至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中国的命运。
今天看来,这个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在《俄国的对华贸易》中,马克思指出:俄国的命运,也取决于它是否能维持与中国的联系。
通过分析中俄边境的恰克图贸易,马克思指出:西方资本主义是依靠海洋霸权和海洋贸易崛起的,它表现为海洋对大陆的征服,而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大陆贸易的衰减。但是,只要中国和俄国联合起来,把欧亚大陆重新组织为一体,那么欧亚大陆文明就足以与西方的“海洋文明”抗衡。
全世界已经看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曙光,正带给全世界人民以瑰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