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学通史.隋唐五代卷》简介
《中国兵学通史.隋唐五代卷》这本书是由.邱剑敏著创作的,《中国兵学通史.隋唐五代卷》共有162章节
1
《中国兵学通史》编委会
顾 问:糜振玉 吴如嵩 吴九龙 主 编:黄朴民 副主编:孙建民 熊剑平 魏 鸿 编 委:卜宪群 王子今 白立超 白效咏 仲伟民 全根先 刘 庆 ...
2
总 序
一、军事历史与兵学思想的地位和价值 孔子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史记·孔子世家》),这充分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军事始终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
3
目录
目 录 《中国兵学通史》编委会 总 序 绪 论 一 二 三 第一章 隋唐五代兵学发展的动因 第一节 武器装备的改善和创新 第二节 轻骑兵的勃兴 第三节 武举的创...
4
绪 论
隋唐王朝的先后建立,一举结束了自西晋末以来将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天下重归统一。隋唐五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时期,同时又是冷兵器时代的兴盛期,在政治、经...
5
一
隋唐五代始自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终于后周恭帝显德七年(960),历时380年。在这段时期,兵学在起伏中发展,在沉寂后复兴,较好地顺应了现实需求,呈现出自身...
6
二
隋唐五代兵学产生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受到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外交等诸多因素的错综复杂的影响,民族大融合背景、儒道兵合流的思想文化背景、冷兵器...
7
三
兵学的发展受到诸多内因和外因的影响,是综合因素作用下的产物。中国兵学在长期发展演进过程中,受到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文化、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
8
第一章 隋唐五代兵学发展的动因
兵学作为反映军事活动规律的理性认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进而更新,与政治、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密切关联,更与军事技术、军兵种、军事交通、文化交流等因素息...
9
第一节 武器装备的改善和创新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1]由于战争事关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战争胜负对交战双方的影响不可估量。为获取胜利,任何一方都竭尽...
10
第二节 轻骑兵的勃兴
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先后建立了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北凉,以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游牧民族以骑射为本,由游牧部落成员组成的军队基本上都...
11
第三节 武举的创设与影响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在此之前,国家选拔军事人才通常采取以武艺取士的做法,如先秦时期大多采用“以射选士”的选人方式。[29]除此之外,国家选拔武将的基本...
12
第四节 交通运输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统一战争、民族战争、割据战争以及农民起义等各种形式的战争此起彼伏。在残酷而激烈的战争中,己方前线能否及时获取粮草及其他物资,直接影响战争进程甚至战...
13
第五节 日益活跃的文化交流
隋唐重建大一统局面,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政治体制趋于成熟,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文化交流十分活跃,尤其是有“开元盛世”美誉的盛唐更是缔造了灿烂...
14
第二章 隋唐五代兵学的时代特征
隋唐五代兵学承上启下,反映了冷兵器时代兵学向冷兵器火器并用时代兵学过渡时期的真实状况,对冷兵器时代的兵学理论做了系统总结,同时又注重汲取新的实战经验,提出了不少...
15
第一节 “盛唐气象”影响下的豪迈进取的兵学文化精神
唐朝处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时期,不仅国力强大,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文化繁荣,制度完备,与外交流频繁,在东亚和世界范围内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盛唐气...
16
一、“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襟
盛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先进、强大的国家,通过向外输出文化、制度以及科学技术等,深刻地影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唐朝之所以能够引领和推动亚洲乃至世界文明进程...
17
二、自由开放的时代氛围
在中国历史上,盛唐时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包容的时代。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代的社会氛围是比较宽松的,人们没有重重的思想束缚,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与思想文化...
18
三、尚武自强的盛唐之魂
一般说来,中国历史上的尚武精神的主体内容应包括尚武勇、尚武德、尚武略、尚武技四个组成部分,四者缺一不可。[12]中华民族尚武精神从上古到近代,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
19
四、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盛唐时期文治武功均取得巨大成功,大张国威,遐迩闻名。这固然缘于盛唐君臣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宗教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适宜的政策及具体举措...
20
第二节 儒家、道家、兵家思想的渗透交融
在历经长时间分裂之后,隋朝重新实现了大一统。隋文帝着眼长治久安之考虑,顺应人心思定之时势,推行了“三教并奖”的文化政策,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他颁布诏令,既...
21
第三节 兵学理论的分类归纳与系统总结
从兵学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兵学理论的分类归纳与系统总结是兵学渐进性发展的自然结果,同时也是在诸多内外部因素的推动下所产生的兵学理论发展的跃进。唐代兵家对兵学理论...
22
第四节 注重经世致用的兵学理论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兵学理论具有浓郁的“舍事而言理”的兵学风格,注重从哲理内涵探究用兵之道,注重权谋,善用韬略,庙算为先,遂成就了为世人推崇的兵权谋家...
23
第三章 隋唐五代兵学的发展概况
隋唐五代始自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终于后周恭帝显德七年(960),历时380年。在这段时期,兵学在起伏中发展,在沉寂后复兴,较好地顺应了现实需求,呈现出自身...
24
第一节 重建大一统帝国背景下的隋代兵学
自西晋末年以来,由于统治阶级昏庸腐朽,中央权威日益削弱,各地豪强拥兵割据一方,天下重新陷入分裂局面近300年之久,一直持续至隋朝再次实现大一统。在此长期分裂期间...
25
一、着眼长远,隐忍待机,稳慎推进
隋朝建立之后,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的突厥和南方的陈朝,而活动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吐谷浑,因实力较弱,尚不能对隋构成威胁。隋文帝杨坚在面对南、北方两个对手的情况下...
26
二、立足“先胜”,注重“称胜”
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10]主张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又能抓住有利战机打败敌人。孙子又曰:“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
27
三、军政兼施,分化瓦解与武力打击双管齐下
杨坚即位之时,游牧于北方的突厥正处于势力上升时期,拥有广阔的疆域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史称其“控弦数十万”[16]。突厥趁隋刚刚建立,以“高祖受禅,待之甚薄”[17...
28
第二节 《孙子》注解的蓬勃发展
自《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问世以来,后人对该书的研究、探讨以及运用就未曾中断。这说明该书不仅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无可比拟的应用价值。于汝波等学者...
29
第三节 安史之乱前的唐代兵学
唐代处于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的末期,唐代兵学如实反映了冷兵器时代兵学向冷兵器火器并用时代兵学过渡时期的真实状况。唐代兵学对唐统一战争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提出...
30
一、隋末唐初战争实践经验的兵学总结
唐代初期的著名兵家唐太宗李世民、李靖、李等人身经百战,在波澜壮阔的隋末唐初战争中历练成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唐王朝统一天下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经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