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虚击弱,突袭取胜
梁晋相持数年,尽管梁军在作战指导上略逊于晋,但其总体军事实力却要稍胜一筹。因此,双方战事持续不断,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同光元年(923),梁晋在黄河一线展开激战,互相争夺重要据点。在战事陷入胶着状态时,有降将告知李存勗,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城内梁军兵力空虚,有隙可乘,建议立即偷袭。但是郭崇韬等将领认为“悬军远袭,万一不利,虚弃数千人”[456],反对冒险出击。李存勗其实对当时局势已有透彻认识,在密召李嗣源进行谋划时指出:“梁人志在吞泽潞,不备东方,若得东平,则溃其心腹。”[457]这表明李存勗是赞同袭取郓州的,由此可收到“溃其心腹”之效。李嗣源率五千精兵顺利攻下郓州,使梁朝上下受到很大的震动。晋军随后又擒获后梁大将王彦章,李存勗认为除去了一名强劲对手,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行动计划。大多数人主张向东扩展,攻城略地,抢占地盘,而后静观时局,待机而动。但有两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康延孝主张趁后梁主力北上之机,迅速攻取守备空虚的后梁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李嗣源表示赞同:“兵贵神速。今彦章就擒,段凝必未之知;就使有人走告,疑信之间尚须三日。设若知吾所向,即发救兵,直路则阻决河,须自白马南渡,数万之众,舟楫亦难猝办。此去大梁至近,前无山险,方陈横行,昼夜兼程,信宿可至。段凝未离河上,友贞已为吾擒矣。延孝之言是也,请陛下以大军徐进,臣愿以千骑前驱。”[458]李存勗采纳了此建议,命令李嗣源率军奔袭大梁。唐军一路长驱直入,攻破曹州(治今山东曹县西北)后未作停留,继续向西疾行,很快就逼近了大梁。在唐军猛烈而突然的进攻下,梁主朱友贞感到大势已去,被迫自杀。大梁守将开门出降,唐军顺利占领了大梁,后梁灭亡。李存勗在战争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敢于出奇制胜,派出一支行动果敢的骑军攻虚击弱,迅猛地打击对手守备薄弱的要害之地——大梁,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凭借强大的兵威慑降了梁朝守城将领,取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