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中国兵学通史》编委会
总 序
绪 论
一
二
三
第一章 隋唐五代兵学发展的动因
第一节 武器装备的改善和创新
第二节 轻骑兵的勃兴
第三节 武举的创设与影响
第四节 交通运输的发展
第五节 日益活跃的文化交流
第二章 隋唐五代兵学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盛唐气象”影响下的豪迈进取的兵学文化精神
一、“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襟
二、自由开放的时代氛围
三、尚武自强的盛唐之魂
四、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第二节 儒家、道家、兵家思想的渗透交融
第三节 兵学理论的分类归纳与系统总结
第四节 注重经世致用的兵学理论
第三章 隋唐五代兵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重建大一统帝国背景下的隋代兵学
一、着眼长远,隐忍待机,稳慎推进
二、立足“先胜”,注重“称胜”
三、军政兼施,分化瓦解与武力打击双管齐下
第二节 《孙子》注解的蓬勃发展
第三节 安史之乱前的唐代兵学
一、隋末唐初战争实践经验的兵学总结
二、儒家国防思想的时代反映
三、卫国固疆、拓展利益的兵学实践
四、兵技巧类的传承之作
五、唐代初期的文人论兵
第四节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兵学
一、兵家思想与儒、道家思想交融的兵学反映
二、执掌枢机者的兵学主张
三、平叛战争中的兵家实践
四、唐代后期的文人论兵
五、唐末农民战争体现的兵学思想
第五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兵学
一、王朴《平边策》的兵略主张
二、进一步发展的骑战思想
三、有所创新的攻守城作战思想
四、革弊图强的军事改革
第四章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兵学思想及其地位
第一节 《问对》的作者与成书问题
第二节 《问对》的兵学思想
一、“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用兵指导思想
二、奇正、虚实、攻守、主客的兵学思想
三、先爱后威、“教得其道”的治军思想
四、攻心守气、“用众在乎心一”的心战思想
第三节 《问对》的兵学价值及影响
一、创造性地诠释兵学范畴,推陈出新,深化了兵学理论研究
二、考镜源流,务求本义,深入探寻兵法原旨
三、紧贴实际,注重治军实践,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
四、注重史论结合,生动解析战例,引领研习兵学新风潮
第五章 隋唐五代兵学的学术建树
第一节 高颎“取陈之策”的“多方以误之”兵学思想
第二节 长孙晟“攻突厥之策”的伐交思想
第三节 李靖《李靖兵法》的兵学创新
一、颇有创新的用兵思想
二、明赏罚、重将帅的治军思想
三、切合实战的战术原则
第四节 赵蕤《长短经》的兵学探讨
一、举义兵者胜的战争观
二、注重争取主动权的战争和作战指导思想
三、强调“任长”“教战”的治军思想
第五节 李筌《太白阴经》的兵学思想
一、重视人谋、长于辩证的军事哲学思想
二、注重“道德仁义”、慎战不尚战的战争观
三、“法天”“法地”“法人”的富国强兵思想
四、重谋胜,“道贵制人”的战争指导思想
五、“文武兼施”的治军思想
第六节 李泌、陆贽的战略策略
一、李泌的战略策略
二、陆贽的战略策略
第七节 杜佑、杜牧的兵学思想
一、杜佑的兵学思想
二、杜牧的兵学思想
第六章 隋唐五代军事家的兵学造诣
第一节 隋文帝杨坚的军事思想
一、“胜于易胜”的战争指导思想
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三、军政结合的策略思想
四、集中军权的治军思想
五、善于选将用将的治军思想
第二节 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的作战指导
一、杨素的作战指导
二、贺若弼的作战指导
三、韩擒虎的作战指导
第三节 李密的军事思想
一、“诛灭暴虐”、夺取政权的战略指导思想
二、注重政治攻势、军政紧密结合的策略思想
三、灵活机动的作战思想
四、注重实际的建军治军思想
第四节 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思想
一、唐太宗的国防思想
二、唐太宗的地缘战略思想
三、唐太宗的作战思想
第五节 李、苏定方、裴行俭的作战指导
一、李的作战指导
二、苏定方的作战指导
三、裴行俭的作战指导
第六节 郭子仪、李光弼的军事思想
一、郭子仪的军事思想
二、李光弼的军事思想
第七节 李密与黄巢军事思想之比较
一、李密与黄巢军事思想的相似之处
二、李密与黄巢军事思想的相异之处
第八节 唐庄宗李存勗的作战指导
一、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并用,孤立对手,争取同盟
二、以逸待劳,伺机决战,“以精骑乘之”
三、攻虚击弱,突袭取胜
四、虚心听取部下正确意见,集思广益,择善而从
第九节 周世宗柴荣的军事思想
一、“修道”而备战,积极做好战争准备
二、选贤任能,善于发现并大胆使用文臣武将
三、整编禁军,注重精兵,严明治军
四、重新组建强大的水军,因敌制胜
五、发扬统帅的优良作风
第七章 隋唐五代战争实践中所 反映的兵学成就
第一节 隋灭陈之战的大战略
一、确立并坚持一以贯之的大战略目标是实施大战略的第一要务
二、实施大战略必须始终把握重点,确定主要战略方向
三、富国强兵是实施大战略的坚实基础
四、先胜后战是确保大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
五、文武叠用,灵活运用多种手段
第二节 唐初统一战争的用兵方略
一、据险养威、深根固本的地缘战略指导
二、灵活务实的政治策略
三、先谋后战、后发制人的用兵方略
四、出其不意、速战速决的作战指导思想
第三节 唐太宗、唐高宗经略朝鲜半岛的战略策略
第四节 唐朝经略西域的战略策略
一、唐朝经略西域的战略背景
二、断隔南北、“抚宁西域”的地缘战略
三、依托都护府总揽全局,依托军镇和府州控扼要地
四、因地制宜,广开军屯,屯戍结合
第五节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略指导之得失
一、唐阻击安军的战略指导之得失
二、唐对峙安军的战略指导之得失
三、唐收复两京、夺控河南的战略指导之得失
四、唐全面反攻史军的战略指导之得失
第六节 隋唐江河作战的战略战术
一、着眼江河作战,大力发展水军的战略筹划
二、水陆并进、各路配合、重点突破的战略指导方针
三、把握战机,果断出击,奇袭制胜
第七节 隋唐攻守城作战思想
一、围城打援,一举两克
二、稳固防守,守中有攻,寓反击于防御之中
三、多种手段攻城,强攻与围困兼用
四、侧面钳制,猿臂守城
五、出其不意,奇袭攻城
第八节 五代时期的作战思想
一、充分发挥骑兵优势,远程奔袭或迂回突击
二、集重兵主攻强敌,长围久困,伺机歼敌
三、综合运用多种战法,歼灭有生力量,迫降守城之敌
四、因机立胜,暗袭破城
五、巧借风势,水战火攻破敌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