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蕤《长短经》的兵学探讨

第四节 赵蕤《长短经》的兵学探讨

《长短经》又名《长短要术》《反经》,是一本谈论王霸经权达变之术的杂书,被古人视为纵横术之书。《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此书辨析事势,其源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121]《长短经》成书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作者为赵蕤,字太宾,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人,博学多才,长于经世。全书共十卷,《四库全书》抄本存九卷,缺第十卷《阴谋》。《兵权》为该书第九卷,集中谈论一系列兵学问题,涉及战争观、战争和作战指导、治军等内容,充分反映了赵蕤的兵学思想。作者曾谈及撰写《兵权》之由来:“自古兵书,殆将千计,若不知合变,虽多,亦奚以为?故曰:‘少则得,多则惑。’所以举体要而作《兵权》云。”[122]也就是说他有感于兵书浩瀚,体系庞杂,不利于研习者把握要旨,因此对传统兵学做了一番删繁就简的工作,以期令人一目了然。当然,《长短经》虽然也提出了一些独特的兵学主张,对某些兵学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就总体而言,创新思想不多,不少观点采自前人及先前兵书,尤其采用《孙子兵法》的内容最多,由此亦可看出孙子思想在唐代的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