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经略西域的战略背景

一、唐朝经略西域的战略背景

唐太宗贞观年间,唐朝在西北方向主要面临着西突厥、吐谷浑、吐蕃等几股势力的安全威胁。依距离远近而论,盘踞青海一带的吐谷浑对唐朝构成的直接威胁最大,可谓肘腋之患。此外,吐谷浑的势力范围正处于中西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从其政治中心伏俟城(今青海共和西北),有三条道路可通往西域。由于吐谷浑紧邻河西走廊,因此对唐朝陆上丝绸之路能否顺利通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西突厥横跨金山(今阿尔泰山)至乌浒河(今阿姆河)之间的广阔地域,势力最强盛时期“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悉归之,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据旧乌孙之地”[68]。由此可见,西突厥乃是唐经略西域的最强劲的对手。吐蕃僻居青藏高原,后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而后推行一系列政治、军事制度改革,逐渐走向强大。唐高宗统治期间,吐蕃国力日益强盛,逐渐将势力扩展至西域、河西走廊等地,直接威胁唐朝西部边防安全。双方先后爆发大非川之战、承风岭之战、白水涧之战等数次重要战事,唐朝基本上遏制了吐蕃的扩张势头,稳定了西陲战略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