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一统帝国背景下的隋代兵学

第一节 重建大一统帝国背景下的隋代兵学

自西晋末年以来,由于统治阶级昏庸腐朽,中央权威日益削弱,各地豪强拥兵割据一方,天下重新陷入分裂局面近300年之久,一直持续至隋朝再次实现大一统。在此长期分裂期间,社会阶级、民族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士族门阀势力急剧衰落,而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却不断上升,不看“门第”而重“贤才”的新的选拔用人制度应运而生,进一步摧毁了原先的统治基础。在长期的民族战争与民族交流过程中,各民族进一步相互融合,尤其是进入中原的北方鲜卑、匈奴、氐、羌等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极大地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后来实现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历史条件。与此同时,相对南朝而言,北朝在社会生产方面取得了更大发展,并注重加强中央集权,创立了兵员充足、“兵农合一”、指挥体系完备的府兵制,奠定了更加雄厚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基础。隋文帝杨坚登基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深谋远虑,高屋建瓴,精心筹划,任贤使能,充分发挥高颎、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良臣猛将的作用,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完成了重建大一统帝国的伟业。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隋代兵学也展现出独有光彩。虽然因隋朝仅存世38年,且受战乱、水患、火灾等影响,这一时期的文献典籍损毁严重,但借助丰富的战争实践活动以及留存至今的史料,后人仍可窥见隋代兵学的发展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