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攻守城作战思想
2025年08月10日
第七节 隋唐攻守城作战思想
中国古代战争频繁,作战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陆战的基本作战形式可分为野战和城邑战。[125]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城邑战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率大军进攻崇(今陕西西安市鄠邑区东),崇军凭借坚城固守,周军在久攻不下之后,采用“临冲”等攻城器械,最终攻取了城邑。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攻守城作战。随着攻守城器械和筑城技术的发展,攻守城作战思想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孙子提出“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126];墨家主张“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127],提出了以城邑为依托,建立多道防线、实行纵深防御的城防思想;《尉缭子》强调“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主张“城邑空虚而资尽者,我因其虚而攻之”[128],同时也强调“守者,不失险者也”,认为“千丈之城则万人之守,池深而广,城坚而厚,士民备,薪食给,弩坚矢强,矛戟称之,此守法也”[129],深入地阐述了攻守城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涉及攻守城的作战指导思想、战法、行动要领等。后世兵家对此又做了持续不断的探讨,在战争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攻守城战法。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至鼎盛,筑城技术也有了极大发展,洛阳城就是当时筑城技术的杰作。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围绕城邑的争夺异常激烈,城邑攻守作战成为这一时期尤其是安史之乱及其后藩镇割据战争的重要作战形式。隋唐兵家创新、发展了攻守城作战思想,在兵学理论和兵学实践中做了可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