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前的唐代兵学

第三节 安史之乱前的唐代兵学

唐代处于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的末期,唐代兵学如实反映了冷兵器时代兵学向冷兵器火器并用时代兵学过渡时期的真实状况。唐代兵学对唐统一战争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提出了不少有创新价值的兵学观点;同时又深受胡汉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影响,吸纳了游牧民族兵法中的精华,反映在军队编成、训练、作战方式等方面。[47]学者于汝波认为,唐代兵学发展呈现出“兴—衰—兴”马鞍形特点。[48]安史之乱前的唐代兵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兴盛渐趋衰落的过程。贞观年间是这一阶段兵学发展的高峰,以《李靖兵法》和反映该时期兵学状况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下简称《问对》)为代表作;还有政论与兵学融为一体的著作,如《贞观政要》。该阶段还出现了专论一种军事技艺的兵书,属兵技巧者,如《射经》;先后涌现了以唐太宗李世民、李靖、李、侯君集、苏定方、刘仁轨、裴行俭、郭元振等为代表的兵家;此外还有文人论兵者,如陈子昂。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这一阶段的兵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