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

七、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

我国依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又为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国际科技合作提供支撑。目前,我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与涉及科技的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签订11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启动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创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院联盟,这是我国创立的首个实质性、综合性国际科教组织。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泛第三极环境研究……我国积极为各国科学家加强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中国天眼”已向来自全球14个国家、27个科学项目提供科学观测时间。2021年11月,科睿唯安发布2021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球共有6 602人次入选,我国内地共有935人次入选,排名第二,占比14.2%,远高于2018年的7.9%。我国内地科学家在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所占比例几乎翻了一番。由于取得世界领先成果,多位优秀科学家代表我国首次获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显示了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例如,王贻芳院士于2015 年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曾庆存院士于 2016 年获国际气象组织奖这一国际气象界最高奖。姚檀栋院士于 2017 年获有地理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维加奖,成为首位获该奖的亚洲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以“带领中国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导者”入选《自然》评出的 2017 年度全球十大科学人物。谭铁牛院士荣获2022年度国际模式识别最高奖——傅京孙奖,以表彰他在模式识别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这是该奖自198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授予北美和欧洲地区以外的学者。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由过去的跟踪、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新阶段,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实现了主要领域的科技自立。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受到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强的制约;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重要领域、重要产业乃至国家安全保障面临严峻挑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高端创新人才短缺。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容易引发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把握变革机遇的国家可能跃升为新的科技中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我们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乘势而上,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