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大型客机

中国自主创新而成的C919客机首飞标志着中国由此实现了民机技术集群式突破,形成了大型客机发展核心能力。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由我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专为短程到中程的航线设计,学名为“中短程双发动机窄体民用运输机”。
C919全称COMAC-C9-19, C取自中国(China)和中国商飞(COMAC)的首字母,并寓意将与空中客车(Airbus)及波音(Boeing)形成“ABC”鼎足而立的局面;飞机型号选择9,是因为九与“久”谐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永恒,象征“天长地久”,后面的19指最大载客量为190个座位。
大飞机一般指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也包括一次航程达到3 000千米的军用飞机或100座以上的民用客机。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民用航空工业甚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整体水平,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全球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型民用飞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其为运输工具,航空运输业开创了商业喷气航空运输时代。得到所在国家的鼎力扶持,大型民用飞机产业已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形成。大型民用飞机产业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 C919将使用的国产航空发动机——中国航发CJ1000A前端(2021年,珠海,张柏春 摄)

2 C919将使用的国产航空发动机——中国航发CJ1000A后端(2021年,珠海,张柏春 摄)
2007年,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2008年11月,C919项目启动。
2009年9月8日,C919外形样机在香港举行的亚洲国际航空展上首次公开亮相。
2015年11月2日,C919首架总装完毕正式下线。
C919的首架原型机于2016年12月25日送交试飞中心。2017年4月,高速滑行试验完成,并于2017年5月5日下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顺利完成首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飞机首飞成功后发出贺电。
C919首飞标志着中国由此实现了民机技术集群式突破,形成了大型客机发展核心能力。在研发过程中,C919走“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道路,坚持“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技术路线。C919由中国自主整体设计,机头、机身、机尾、机翼等部分来自中国的成飞(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洪都(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西飞(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等企业,而其他许多关键部分如引擎、起落架等都由中国设计,再交给外国企业生产。
通过C919的研制,中国在短短9年中搭建起了一个民机产业发展战略平台。不仅民用飞机技术从这个开创性、奠基性的平台上直接“生长”,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等领域关键技术,流体力学、固体力学、计算数学等基础学科也从中受益。
C919客机的自主创新,反映在5个方面:总体方案来自中国自主设计;自行主持气动外形设计并进行相关试验;机体从设计到制造完全由中国完成;在中国进行各种来自不同供应商的系统的集成;由中国进行全面管理。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制造几架先进的飞机,而在于拥有一套国际公认的、高标准的民用航空标准体系。新研制C919只有在这套标准体系中证明自己的安全品质,才能获得全球航空市场的“登机牌”。先前已有6架C919国产大飞机投入取证试飞工作,全面开展失速、动力、性能、操控、飞控、结冰、高温、高寒等科目试飞,目前完成了取证试飞,取得适航证也只是时间问题。


C919驾驶室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