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核心舱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其技术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天和核心舱模块示意图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空间站的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能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还能支持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科学实验。天和核心舱可看作天宫空间站的“智慧大脑”和中枢,其他舱段都会安装或对接在它的接口上。核心舱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 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问天舱、梦天舱与天和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神舟飞船、天舟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另有一个出舱口供航天员出舱活动。
天和核心舱全长约16.6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2.5吨。核心舱太阳翼是基于柔性材料制备的,质地轻柔、长度长、面积大、具备在轨收拢功能。核心舱入轨后,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结柔性砷化镓电池的太阳翼采用“三维五步展开方案”展开。待其完全展开,并在受晒率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能够保证供电能力。2021年1月14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等分别通过评审。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2021年5月29日20时55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
2021年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
2021年6月17日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2021年10月16日9时5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也迎来了第二个飞行乘组和首位女航天员。
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全部进入天和核心舱。
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这是我国两个20吨级航天器首次在轨实现交会对接,也是空间站有宇航员在轨驻留期间首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构型,并开始进行在轨测试等。

航天员聂海胜在天和核心舱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