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我国境内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经过近6年筹备、9年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这一超级工程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 269亿元。

港珠澳大桥分别由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以及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连接其他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岛位于两端引桥附近,通过连接线接驳周边主要公路。

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千米,主桥29.6千米,其中包含22.9千米的桥梁工程和6.7千米的海底隧道。隧道由东、西两个人工岛连接;桥墩224座,桥塔7座;桥梁宽度 33.1米,沉管隧道长度5 664米、宽度28.5米、净高5.1米;桥面最大纵坡3%,桥面横坡2.5%内、隧道路面横坡1.5%内;桥面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桥面总铺装面积70万平方米;通航桥隧满足近期10万吨、远期30万吨油轮通行;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撞击以及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港珠澳大桥“中国结 三地同心”主题斜拉索塔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之大,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它的建成,不仅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也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驶入快车道。

2018年,港珠澳大桥工程先后获《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评选的2018年度全球最佳桥隧项目奖、国际隧道协会2018年度重大工程奖和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期刊New Civil Engineer评选的2018年度隧道工程奖(10亿美元以上)。

2019年12月10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2020年8月,港珠澳大桥获2020年国际桥梁大会(IBC)超级工程奖。

2021年6月19日,港珠澳大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7月1日,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大桥工程的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桥都有独特艺术构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大桥水上和水下部分高差近100米,既有横向曲线又有纵向高低,整体宛若一条纤丝轻盈的丝带,并把多个节点串联起来,寓意“珠联璧合”。

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包括通信、监控、照明、供电、给排水等12个子系统。其中,供电系统搭配了先进的无人值守“MMJ”电缆头熔接技术,具有低电阻、高强度等特点,降低了运行风险。港珠澳大桥采用了一种长宽1.77米、由多层新型高阻尼橡胶和钢板交替叠置结合而成的隔震支座实现抗震。

港珠澳大桥地处外海,气象水文条件复杂,建设难度大。譬如,涌浪暗流及台风都极大影响了高难度和高精度要求的桥隧施工;海水氯盐可腐蚀常规的钢筋混凝土;淤泥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开挖会导致生态灾难;海底软基深厚,基岩深埋基本处于50~110米范畴。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

为此港珠澳大桥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其中海底沉管隧道是最佳方案,也是整个工程的核心。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采用中国自主研制的半刚性结构沉管隧道,能满足隧道120年不漏水的要求。沉管隧道安置采用集数字化集成控制、数控拉合、精准声呐测控、遥感压载等为一体的无人对接沉管系统;并且沉管对接采用多艘大型巨轮、多种技术手段和人工水下作业方式相结合。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东西人工岛是水上桥梁与水下隧道的衔接部分,为全线路段的重点配套工程。东西人工岛皆汲取“蚝贝”元素,寓意珠海横琴岛盛产蚝贝。东人工岛西边距铜鼓航道中心1 563米,采用椭圆形布设,岛长625米,宽225米,总面积为10.316 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西人工岛东边距伶仃西航道中心2 018米,也设为椭圆形岛,岛长625米,宽185米,总面积为9.796 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为减少阻水效应,两岛均位于-10米等深线以外。其中,东人工岛除了养护救援功能外,附加旅游服务功能,建设环岛步道用以观光;西人工岛以管理功能为主,设运营、养护以及救援站。东西人工岛建筑顶部均设有一个帽子状的中央风口,保持隧道空气畅通。

近些年,除港珠澳大桥以外,我国在桥梁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如沪通长江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四渡河大桥、北盘江大桥、龙江特大桥、丹昆特大桥等纷纷建成。

港珠澳大桥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