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压水堆核电技术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也是实现核电“走出去”国家战略的“中国名片”。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商运,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核,CNNC) 和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CGN)自20世纪80年代在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并借鉴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全球最新安全要求,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也是实现核电“走出去”国家战略的“中国名片”。
2013年4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主持召开了自主创新三代核电技术合作协调会,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同意在前期两集团分别研发的ACP1000和ACPR1000的基础上,联合开发华龙一号。该型号采用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 3个安全系列、157组燃料组件,以及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和睦系统”,能动与非能动结合,满足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要求,满足美国、欧洲三代技术标准,具有先进、经济、成熟、可靠的特点。


福清核电6号机组

华龙一号燃料组件
2014年8月22日,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通过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核安全局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华龙一号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国内可以自主出口的核电机型,建议尽快启动示范工程。为此,两集团签署《关于自主三代百万千瓦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技术融合的协议》。国家相关部门同意依托中广核集团防城港核电站3、4号机组和中核集团福清5、6号机组建设华龙一号国内示范项目。
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
2020年11月2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2021年5月21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K2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2022年1月1日,华龙一号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成为全球第三台、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机组。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商业运行,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华龙一号每台机组每年可发电近100亿度,能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年度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 000多万棵。
华龙一号的成功让中国核电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的垄断和知识产权限制,实现了核电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从此,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之后真正掌握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