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

5G商用

5G作为一种新型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将为万物互联提供技术可能。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指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能够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

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了5G八大关键性能指标,其中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成为5G最突出的特征。此外还有用户体验速率达1Gbps,时延低至1毫秒,用户连接能力为每平方千米连接用户数达 100万。同时,定义了5G的三大类应用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增强移动宽带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流量爆炸式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主要面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应用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需求。

5G采用全新的服务化架构,支持灵活部署和差异化业务场景。5G采用全服务化设计,模块化网络功能,支持按需调用,实现功能重构;采用服务化描述,易于实现能力开放,有利于引入IT开发实力,发挥网络潜力。5G支持灵活部署,基于NFV/SDN,实现硬件和软件解耦,实现控制和转发分离;采用通用数据中心的云化组网,网络功能部署灵活,资源调度高效;支持边缘计算,云计算平台下沉到网络边缘,支持基于应用的网关灵活选择和边缘分流。通过网络切片满足5G差异化需求,网络切片指从一个网络中选取特定的特性和功能,定制出的一个逻辑上独立的网络,它使得运营商可以部署功能、特性服务各不相同的多个逻辑网络,分别为各自的目标用户服务。目前,定义了3种网络切片类型,即增强移动宽带、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物联网。

5G作为一种新型移动通信网络,不仅要解决人与人通信,为用户提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3D)视频等更加身临其境的极致业务体验,更要解决人与物、物与物通信问题,满足移动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等物联网应用需求。

5G商用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用于商业用途。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2019年10月31日,中国三大运营商公布5G商用套餐,并于11月1日正式上线5G商用套餐,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2020年4月8日,三大运营商联合举行线上发布会,共同发布《5G消息白皮书》。中国移动聚焦50个场景,为5G个人客户打造全场景沉浸式新看法、新听法、新玩法、新拍法、新用法等“5新”业务体验。中国电信推出云VR/AR、云游戏、超高清视频、云电脑等5G特色应用。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还享有专属会员权益,如VR、4K超清、AR、视频彩铃等5G视频会员特权,沃阅读、沃音乐等音乐和阅读特权、优惠购折扣特权等。

2021年7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要实现5G在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超过35%;每个重点行业5G示范应用标杆数超过100个;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过200%三大指标。大力推动5G全面协同发展,深入推进5G赋能千行百业,促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发展模式,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级,推动5G应用“扬帆远航”局面逐步形成。截至2022年8月,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达185.4万个,终端用户超4.5亿户均占全球60%以上,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7%的县城城区和40%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

5G应用领域颇广,例如,在工业领域,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5G在工业领域应用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以及产品服务四大环节、16类应用场景,如AR/VR远程协同设计、AGV物流、自动驾驶、环境信息采集等。在教育领域,5G凭借低时延、高速率特性,结合AR/VR/全息影像等技术,可实现实时传输影响信息,并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学等提供全面服务。在医疗领域,5G通过赋能现有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提升远程医疗、应急救护等的能力和效率,并催生5G+远程超声检查、重症监护等新型应用场景。

从微观角度来看,5G已是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技术,譬如,个人智能手机的移动通信,我们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5G给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

2021年12月14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21年度全球十大工程成就”,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