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地面加载作用下隧道附加应力计算
图2-6为地面加载作用下下卧运营隧道的变形响应示意图。假设地面堆载均匀分布,堆载大小为p,范围为L1×L2(L2为沿隧道轴向,L1垂直于隧道轴向)。地铁隧道的外直径为Dt,隧道轴线到地表的距离为z0=10m。根据上文分析,土体采用Pasternak地基模型,隧道采用Timoshenko梁模型[24]。为了得到外荷载作用下隧道纵向变形响应,本书做出如下假定:
①外荷载施加前,隧道已经处于稳定状态,且忽略已经产生的变形。
②不考虑土体的塑性变形,即认为外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土体始终处于弹性状态。

图2-6 地面加载作用下隧道变形计算示意图
③隧道变形过程中始终与周围土体保持接触。
④隧道的存在不影响地面堆载在土体中引起的自由应力场。
(1)均质地基。
均质土层中,堆载作用下土体附加自由应力场属于半无限弹性空间问题,可以采用经典的Boussinesq解进行计算:

式中:
,X 和Y 分别为ξ-η坐标系下的横、纵坐标,如图2-7所示。

图2-7 坐标变换
坐标系x-y(隧道坐标系)和坐标系ξη(荷载坐标系)的关系可以采用坐标转换矩阵得到:

式中:α 为oo′的连线与x 轴的夹角;θ为隧道轴线(x 轴)与ξ轴的夹角。
由于本书采用Timoshenko梁模拟隧道,因此为了得到堆载作用在隧道上的附加荷载,还需要在式(2-21)的基础上乘以隧道直径。
(2)分层土体。
基于弹性半无限体理论,有一些学者[22]分别提出了分层土体中地基应力求解方法,具体推导过程简述如下。
矩形荷载作用下,土体微单元体的平衡方程为:

假设土颗粒不可压缩,土体变形为线弹性,基于广义胡克定律,有:

几何方程为:

将式(2-24)和式(2-25)代入式(2-23)中,可以得到:

采用如下变换:

结合式(2-25),有:

双重Fourier变换与逆变换采用如下形式进行:

对式(2-27)进行Fourier变换,并用矩阵形式表示,有:


式(2-29)可以简化表示为:


基于常微分方程理论,式(2-30)的解为:

依据Cayley-Hamilton定理,可以求得矩阵Q 和M。
式(2-30)的矩阵形式为:

将式(2-32)进行变换,可以得到与有限元类似的刚度矩阵:


对于多层弹性空间问题(图2-8),基于式(2-33),任意一层(第j 层)的应力位移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图2-8 多层弹性空间问题
对于多层弹性空间问题,底层为弹性半无限空间时,在弹性半空间无限体内,当z→∞时,所有位移和应力分量都趋于零。Q 中每个元素中均含有e-kz和e2kz项,这与半空间无限体的边界条件不符合,因此去掉元素中的e2kz项,并令z=0,可以求得半无限空间体顶部的应力位移关系为:

结合式(2-34)和式(2-35),就可以得到分层土体的应力位移关系:

对式(2-36)采用双重Fourier逆变换,就可以得到地表堆载作用下土层内部各个分量在真实空间域上的解,详细推导过程可以参见艾智勇等[22]的研究成果。
基于式(2-28),采用双重Fourier逆变换和高斯积分法,可以得到分层地基中地表堆载引起的附加应力,通过与经典的Boussinesq解进行对比,来验证分层地基应力计算模型以及数值变换的正确性。假设地表作用100kN的荷载,荷载作用范围为4×10m,地基土为弹性半空间无限体,弹性模量为10MPa,泊松比为0.33。分别采用Boussinesq解和本书解(其中土体分层数取为二层和四层)计算10m 处的附加应力,计算结果如图2-9所示,对比结果表明,本书计算结果与Boussinesq解一致,从而验证了本书分层土体附加应力计算模型的可靠性。

图2-9 附加应力计算结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