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小结

5.4 小结

本章介绍了5个隧道上方加卸载的案例,得到了在上方加卸载作用下隧道表现出的变形规律,给出了案例所采取的控制治理措施。主要变形规律及控制治理措施如下:

(1)上方堆载作用下,地层组合不同表现出不同变形特征:①上软下硬地层组合中隧道各环水平直径与设计值之差ΔD 明显增加,呈现明显“横鸭蛋”变形,封顶块与邻接块以及标准块与拱底块之间的纵缝内侧受拉张开或纵缝附近混凝土开裂,标准块与邻接块纵缝内侧受压闭合或混凝土保护层受压剥落;②上硬下软地层组合下,隧道下方2倍隧道直径范围内为强度很低的淤泥时,相对收敛变形而言,隧道可能以沉降变形为主。

(2)邻接块与标准块纵缝外侧张开,外侧止水条失效导致渗漏水病害发生,因此,富水地区隧道上方大面积加载后往往出现腰部纵缝连续渗漏。相反,由于隧道顶、底部外壁受压,在堆载早期或堆载影响不严重的情况下,顶底部渗水病害较少。

(3)出现堆载引起隧道病害后,首先应立即组织上部卸载;其次针对出现的渗漏水病害应及时堵漏,避免因水土流失导致围压失稳进而加剧隧道病害;最后如已经产生较大变形或结构破损,应采取隧道外侧注浆纠偏改善围压以及隧道内粘贴芳纶布或钢内衬等结构补强措施。

(4)软土地区隧道上方基坑开挖应按照“时空效应”理论,遵循“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原则。利用晚上列车停运期间施工,分块的大小以停运期间完成土方开挖、浇筑底板为标准。如卸载比大引起隧道较大隆起量,底板初凝后可选用压载措施。

(5)应严格控制地基加固过程对隧道的挤压作用,优选施工工法工艺和施工参数,对整个卸载施工过程中的总的隆起量控制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