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1918 年夏)

战争与和平

(1918年夏)

毫无疑问,那些叫嚣战争是种原始而自然的状态的人是对的。只要人是一种动物,他就需依靠斗争而生存,需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所以他害怕和憎恨他人。对他而言生活就是战争。

“和平”则更难捉摸。和平既不是一种特有的天堂般的状态,也不是一种经双方协商同意的共生形态。和平是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我们只能感受它并寻找它。和平是一种理想,它是无限复杂的、不稳定的和极其脆弱的——吹口气儿就能毁了它。真正的和平比任何其他的道德或智力成就都要困难和非同寻常——即使是对于生活在一起并需要对方的两个人来说亦是如此。

然而,关于和平的理想和对和平的渴望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几千年来,我们都知道这个强大而基本的戒律:“不可杀人”。与其他任何特点相比,人类的特点是有能力提出这样的戒律,这样意义深远的诉求;它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似乎在人类与 "自然 "之间划出了一条分界线。

在如此强大的戒律面前,让我们感到人不再是动物;他不是一个确定的、有限的实体,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存在,而是一个正在生成的事物,一个项目,一个对未来的梦想,一个对新的形式和可能性的自然渴望。当人类首次提出“不可杀人”的戒律时,对固有习惯的挑战是巨大的。它几乎是“不得呼吸”的同义词!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疯狂的,近乎自杀的诉求。然而,这条戒律却历久弥新,它缔造了法律、原则和伦理学说;很少有其他戒律能结出这样的果实,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不可杀人”并不是学校里“利他主义”的老套公式,利他主义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不可杀人”并不意味着:不要伤害他人!它意味着:不要剥夺他人的权利。其深意是:不要剥夺他人的权利,不要伤害自己!所谓的他人不是陌生人;他不是遥远的、与我无关的、独立的个体。世界上的一切,所有成千上万的“他人,”对我来说,只有在我看到他们,感受到他们,与他们发生关系时才为我而存在。我与世界,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我生命的实质。

要了解到这一点,感受到它,并探索走向这个真理的复杂道路,一直是人类的必由之路,其过程有进步也有退步。光明的思想一经迸发,我们便从这些想法中开始建立起各种黑暗的律法,良知的洞穴。其中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发展成果,如真知[1]和炼金术,虽然我们同时代的一些人把它们视为谬误,但它们很可能是人类探寻真知灼见的巅峰。炼金术是通往最纯粹的神秘主义和“不可杀人”的终极实现之路,而从炼金术中,我们带着微笑和傲慢发明了制造炸药和毒气的科学技术。其进步在哪里?退步在哪里?感觉都有。

过去这些年的大战也揭示了这种两面性。它似乎既带来了进步,也带来了退步。其残酷的大规模屠杀技术表明了退步,似乎是在嘲笑整个人类进步或文明的概念。然而,战争带来的某些新的需求、领悟和努力,却让我们感到是一种进步。一位记者认为有理由把那些有内心萌动想法的家伙当作 "内向的废柴 "来对待——或许他并非大错特错?难道不能想象,他的粗鲁嘲讽是针对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吗?

尽管如此,在战争过程中,有一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战争的规模和它所引发的巨大的恐怖效应,将使子孙后代害怕再次发动战争。恐惧并不能教给人们什么。如果人们喜欢杀戮,对战争的记忆无法阻止他们,对战争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认知也无法阻止他们。人的行为只有在极小的程度上才是源于理性的思考。一个人可以完全相信一个荒谬的行动,并仍然乐此不疲,每个激情满满的人都会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像我的许多朋友和敌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我不相信世界和平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通过说教、组织和宣传来实现,就像长生不老丹可以通过化学家瞎鼓捣来发明一样。那么,什么能在地球上产生真正的和平精神呢?不是戒律,也不是实践经验。像所有的人类进步一样,对和平的热爱必须来自知识。与学术知识相反,所有鲜活的知识只能有一个目标。这种知识可能被成千上万的人以一千种不同的方式看到和制定,但它必须始终体现一个真理。它是在我们、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你我体内的生命本质的知识,是关于我们每个人在他内心所承载的神秘魔法和秘密敬虔的知识。它是这样一种知识:从这个最内在的原点出发,我们随时都能超越所有对立面:黑白,善恶,昼夜。印度人称之为“阿特曼”[2],中国人称之为“道”;基督教徒称之为“恩典”。在至高无上的知识存在的地方(如耶稣、佛陀、柏拉图或老子),一个门槛将会被越过,于是奇迹便开始了。在那里,战争和敌意停止了。我们可以在《新约》和乔达摩的论述中读到这一点。任何有此倾向的人都可以嘲笑它,称它为“内向的废柴”,但对经历过它的人来说,他的敌化为了友,死化为了生,辱化为了荣,祸化为了福。世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属于这个世界”和“不属于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是指“我们之外”的东西。在我们之外的一切都可能成为敌人、危险、恐惧和死亡。当我们体验到整个“外在”的世界不仅是我们感知的对象,同时也是我们灵魂的作品,将所有外物转化为我们内在的事物,将世界转化为自我的时候,曙光就出现了。

我所说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正如每个被枪杀的士兵都是一个永恒错误的重复一样,真理也必须以千万种形式永远地重复下去。

[1] 原作用了 Gnosis 这个词,是希腊语中表示知识的常用名词( γνῶσις , gnosis , f。)。该术语用于各种希腊化宗教和哲学。它最广为人知的是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在那里它表示一种精神、知识或洞察人类作为神圣的真实本性,导致人类内部的神圣火花从尘世存在的约束中解脱出来。

[2]  Ātman,/ˈɑːtmən/;梵文:आȏन्,在印度教中,阿特曼指的是人类自我存在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