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伢去职业艺术学院应聘那天是个大晴天。高尔院长打量着这个面孔白净体形瘦高的小伙子,要求他现场做出才艺展示。

小伙子唱了首苏联歌曲《黑皮肤的姑娘》。高尔听得屏住呼吸,极其惊讶问道,你“九零后”怎么不唱港台歌曲呢,这苏联歌曲你是跟谁学的?

我从小就会唱苏联歌曲,听到别人唱我就跟着学。比如《山楂树》《喀秋莎》还有《神圣的战争》什么的。

我可以唱首《小路》给你听吗?郝晓伢情绪高涨说。

高尔连连摇手说,好啦,你先做影视表演班的辅导员吧。之后特意叮嘱说,这届影视表演班学生来自天南地北,文学基础比较差,语言表达能力弱,辅导教学难度不小。

郝晓伢抬手拍了拍胸脯说,即使基础再差也是可以开发的。

他说罢望着墙上那幅白光强烈的油画说道,这个画家好像想法不少,但是想法太多实现起来容易互相挤对,最终反而把主题给淹没了。

高尔不便说出这幅油画出自前妻之手,暗暗赞赏郝晓伢的艺术感觉。他认为郝晓伢的性格跟他母亲章媛有些相似,往往好强自信。然而郝晓伢不尽同意说,我母亲外表好强,其实内心挺脆弱的。尤其我父亲跟她离婚后娶了年轻女护士,她很受打击。

这些年你母亲很不容易啊。高尔随手摸着夹克衫的拉链说,你的艺术天赋来自你母亲的遗传基因。

郝晓伢颇为中立地说,三分天赋,七分自修吧。

由于职业艺术学院全面禁止吸烟,做了班级辅导员的郝晓伢就成为高尔办公室的常客,自从高尔不穿西装改穿夹克衫,他便彻底戒了烟,全然没了昔日的风流潇洒。然而,高尔竟然默许郝晓伢在院长办公室里吞云吐雾,他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何如此纵容这个小伙子。可能就因为他是章媛的儿子吧。

这天课间休息,台词课讲师章媛走进高尔办公室沏茶,看到儿子郝晓伢跟院长高尔聊得热络,反而局促起来,打了开水立即返回教室上课了。

高尔再度感慨地说,那些年你还小,你母亲带你外出配音挣钱很不容易啊。

郝晓伢点头表示赞同说,主要是我们无法判断生活向何处去,有时按照路标指示反而越走越远。

说罢郝晓伢走出院长办公室,悄悄来到大教室门外,不声不响观摩母亲教学。

记得小时候经常跟随母亲去录音棚给外国电视剧配音,母亲台词功底扎实,无论给国内还是国外影视作品配音,一张嘴就能逮住人物口形,严丝合缝,被称为“配音女神”。如今母亲年岁偏大,然而音色依然甜美。

这间教室被学生们称为“玻璃匣子”。章媛身姿挺拔站立讲台前,给学生们做发音气息示范,语速流畅吐字清晰。

大花碗里扣着个大活花蛤蟆。大花碗里扣着个大活花蛤蟆。

章媛做过示范,要求台词课代表赵冬冬起身领读。赵冬冬吐了吐舌头,挠了挠头发,张口领读。

大花碗里扣着个大花活蛤蟆。大花碗里扣着个大花活蛤蟆。

章媛表情严肃说,不是大花活蛤蟆,是大活花蛤蟆。

赵冬冬表情顽皮地对同学们说,你们听见章老师说吗?不是大花活蛤蟆,是大活花蛤蟆。

章媛请赵冬冬落座,讲解台词练习的基本方法说,这段绕口令难度不高,通过这学期的训练你们应当达到中等难度水平。

说着,她给学生们做了中等难度绕口令的示范。

撕字纸,撕字纸,隔着窗户撕字纸,是字纸撕字纸,不是字纸就不要随地撕一地纸。

教室里响起满堂惊叹声,学生们忍不住议论起来,认为台词课太难了,这样练习下去就不会说中国话了。

郝晓伢站在教室门外,偷偷重复着母亲的绕口令,几次险些咬了自己舌头,仍然乱七八糟撕了一地废纸。他深深佩服母亲的台词功力。

两节台词课很快就过去了。章媛把留给学生的晨课作业写在黑板上,这段绕口令显然降低了难度。

老牛拉车乐意拉哪两辆就拉哪两辆。

留过作业章媛宣布下课,端着水杯去了高尔办公室。她的半高跟皮鞋并没有敲响楼道的水泥地板,给人悄然宁静的感觉。

下了课学生们涌出教室,七嘴八舌控诉台词课是魔鬼课程。这时辅导员郝晓伢出现了,大声朝学生们背诵绕口令:大花碗里扣着个大活花蛤蟆。

学生们拍手鼓掌,抢着询问辅导员背诵绕口令的诀窍。

郝晓伢非常惊诧自己竟然成功念出这段绕口令。他当然不会暴露自己是章媛的儿子,只是将心得体会分享给学生们说,这段绕口令关键点在哪里?就是不要把花字与活字咬乱了,我敢说你们练习两百遍就会找到感觉。

学生们欢呼里夹杂着起哄声。学生首领赵冬冬扳住年轻辅导员肩头悄声说,那个教戏剧文学的万老师很漂亮,你愿意跟他处对象吧?

郝晓伢故意板起面孔说,你公开给老师保媒拉纤,这是新时代青年人的表现吗?

赵冬冬毫无收敛说,你不是老师是辅导员!辅导员就应当成为我们的铁哥儿们。

好啦!你们快去食堂给自己添加饲料吧,下午自习课不许躺在宿舍里睡觉,一个都不能少来教室里练习咬字儿!郝晓伢表情威严地说。

中午食堂里,环境格外整洁。郝晓伢看到母亲跟高尔院长围坐窗前共进午餐。正午阳光穿窗而过。这两个人轻声交谈着。

郝晓伢知道母亲的规律,每次下课都匆匆走出校门赶回家去,从来不在学校食堂吃饭。今天她破例了。

他猛然想起从前看过外国小说里的句子:为了唤起对世俗生活的热情,我们曾经付出多么大代价啊。

是的,无论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每个人都付出巨大代价。郝晓伢特意去售菜窗口买了两个菜——红烧排骨和葱烧海参,快步端到他们桌前。

他听到高尔院长跟母亲谈论西服与夹克衫的关系,以为他们探讨影视表演班的服装和道具问题,就把红烧排骨和葱烧海参摆放桌上,说了声祝你们胃口好转身走了。

下午自习课,全班同学没有缺勤的,这令郝晓伢兴奋起来,颇有做了《水浒传》里宋江的感觉。

他迸发了讲课欲望,大步站上讲台说,我认为人生就是无数次相遇,昨天与大山相遇,明天与大河相遇,今天我与你们相遇了。

台词课代表赵冬冬起身略带东北口音问道,请说说你最奇特的那次相遇好吗?当然不是指万老师。

我最奇特的经历是跟天堂歌声偶然相遇。那时我读初中呢。不知为什么,银河大剧院就要检票进场了,我爸爸突然改变主意,把两张入场券高价卖给持钞等票的人……

一个女生小声插话说,我爸也做过这样的事情,那年他跟我妈去看大河之舞,发现有人高价求票当即把两张票卖了,硬是带我妈回家看电视,还说《晚间新闻》特别重要。

郝晓伢顿了顿说,你我经历如此相同,今天在这里相遇了。

赵冬冬起身号召同学们不要截断辅导员回忆的河流。郝晓伢称赞赵冬冬把回忆比喻为河流,这样说话文学性很强。

我爸把那两张票买了一千六百元高价,嗖地跑去买福利奖券了,我找不到他的踪影,就独自沿着坡道踏着遍地月光,走向银河大剧院附近的小公园。

我听到小公园深处传来阵阵歌声。这歌声飘扬在银色月光里,我却认为这男高音是特意唱给我听的。

这是来自天外的歌声啊,我情不自禁跟随着学唱。《喀秋莎》《黑皮肤的姑娘》《小路》《山楂树》,还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当然,这都是我后来知道的歌名。

就这样,歌声被月光镀成银色,生出翅膀径直飞进我的心房。我被他的优美歌声陶醉了,转身朝着小公园池塘里的大月亮跑去。那轮圆月开启了我的音乐之门,我找到自己向往的地方,那地方充满月光里的歌声。

那么,你见到小公园深处那位男高音歌唱家了吗?赵冬冬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忍不住问道。

大教室的门被风吹开了。身穿蓝色夹克衫的高尔院长探身进来观察着,然后露出鲜见的笑容说,同学们对食堂饭菜价格还有什么意见,那就尽管提出来吧。

赵冬冬深陷规定情景难以自拔,猛然脱口问道,高院长您会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吗?

高尔被问得愣怔了,仿佛他的时钟停摆了几秒,然后极力摆脱尴尬情景说,希望同学们认清自我,面对现实,放弃幻想,脚踏实地完成学业……

郝晓伢仿佛拨快了时钟说,同学们,从前高院长肯定会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如今忙得没了唱歌的心思。

高尔听了连连点头,表示确实忙得东奔西突焦头烂额。

同学们,既然高院长忙得不可开交,咱们就给他唱支歌儿吧!郝晓伢高声发出号召。

赵冬冬带头响应说,同学们!我们就唱那首《你不要忘记》好吗?

大教室里随即响起并不嘹亮的歌声。这歌声飞出窗外弥散在校园阳光里,一下子嘹亮起来。

这嘹亮的歌声飞出校门传到大街上,可巧有个女士从校门外经过,她驻足聆听不觉湿了眼窝,自言自语说我的群众甲画廊就改名“我思念青春”吧。

学校食堂后院里,那个名叫高尔的男人指挥车辆清理生活垃圾,一招一式很有工头儿风范。很久不穿西装的他,此时蓝色夹克衫被汗水浸出几片斑痕,悄然形成印象主义风格的图案。

郝晓伢指挥学生们放声歌唱。歌声在被称为“玻璃匣子”的大教室里荡漾着,格外嘹亮了。

歌声落下。赵冬冬突然起身念道:大花碗里扣着个大活花蛤蟆。大花碗里扣着个大活花蛤蟆。

我会说啦!我会说啦!赵冬冬激动地跳跃起来。

全班同学跟随着赵冬冬,高声练习起来。

不知为什么,郝晓伢心里冒出个奇怪的念头:我要是拿起大花碗,里面会有那只大活花蛤蟆吗?

嗯,所以都说要继续练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