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之源:都江堰》简介
《天府文化之源:都江堰》这本书是由.李冰研究中心主编创作的,《天府文化之源:都江堰》共有96章节
1
编委会
顾 问:边慧敏 卢 胜 何维楷 主 任:彭邦本 副 主 任:谢应光 唐小峰 陈丽娜 编 委:卞再斌 陈 剑 戴建康 冯广宏 付成华 官性根 纪国...
2
前言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奇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
3
目录
目 录 编委会 前言 都江堰的历史演绎 都江堰的变迁 都江堰的历史与“治水经” 历代“岁修”弊政与都江堰旧貌 都江堰的新生与治水新法 30年的建设与发展 李冰凿...
4
都江堰的历史演绎
...
5
都江堰的变迁
◎ 沈果正...
6
都江堰的历史与“治水经”
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四川西部岷江上游修建了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并在治理水患、筑堤修堰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套相当完整而科学的经验,代代相传...
7
历代“岁修”弊政与都江堰旧貌
岷江上游至灌县长370千米。集水面积22 000平方千米,每年平均流量486米3/ 秒,总水量150亿立方米。由于岷江上游山高坡陡(灌县以上自然坡降平均为8‰,...
8
都江堰的新生与治水新法
随着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成都平原的人民成了都江堰的主人。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都江堰管理处和灌区各级渠堰管理机构成立,政府率领灌区人民及时整修渠首,疏通河道,...
9
30年的建设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年内,都江堰灌溉面积很快恢复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随着农业互助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相继建立,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政府制定了都江堰新的发...
10
李冰凿离堆的位置和宝瓶口形成的年代新探
◎ 张勋燎 四川西部灌县的都江堰渠首枢纽,是一项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自流灌溉水利工程。它的修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李冰时期。《堤堰志》中说:由汉以来...
11
一、离堆在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李冰在蜀大兴水利,古文献中涉及凿离堆和修都江堰的材料,时代较早的主要有这样几条。西汉司马迁《史记·河渠书》:“(李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
12
二、李冰凿离堆的位置和五代初年以前都江堰渠首枢纽的复原
离堆是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的基础,不能把李冰凿离堆和修都江堰的事分开。但是,李冰当年所凿的离堆,不是长期以来人们所说的今灌县城南的宝瓶口离堆,而是距现在都江鱼嘴上...
13
(一)从古代文献关于李冰修都江堰位置的记载和现在都江鱼嘴与离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考察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作湔堰(都江堰),“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正如有人所理解的那样:这里讲的石人,是测量...
14
(二)从古文献中记载的内江水则位置考察
现在都江堰测量内江流量的水则在与离堆相连的宝瓶口前左岸石壁上,李冰时的水则也应在与节水口相连的离堆附近不远的位置。前面已经谈到,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李冰修都...
15
(三)从古文献记载和地下出土文物材料所反映的古代二王庙以下至现在宝瓶口离堆之间湔山南面的地形情况考察
在唐末以前,今二王庙至宝瓶口离堆之间,从湔山脚向南延伸,一直到现在的外江左半部都是一片陆地,其间既无现在紧靠山脚的内江水道,也无现在的宝瓶口水口和离堆,现在的离...
16
(四)从《新唐书》所记载的都江堰和百丈堰之间的相对 位置考察
《新唐书·地理志》载:彭州导江县(今灌县)有侍郎堰,其东百丈堰,引江水以溉彭、益田,龙朔中筑。正如最近出版的《中国水利史稿》(上册)所说:唐代“侍郎堰”就是指的...
17
三、公元910年洪水移堰和今离堆、宝瓶口的形成
李冰当年所凿的离堆就是今鱼嘴上游南岸的马脚沱小山,唐末以前的都江堰渠首枢纽一直都是以此为基础向上游修筑的。那么,到底都江堰渠首枢纽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移到现在的位置...
18
四、附论关于元代都江鱼嘴的位置问题
与前面的论述有关,附带讨论一下元代都江鱼嘴的位置问题。 最近看到几种研究都江堰历史的论著,有的已经发表,有的尚未刊布,都认为宋元时都江堰分水鱼嘴位置在白沙附近,...
19
关于兴建都江堰的几个历史问题
◎ 田 尚 邓自欣 都江堰是驰名中外的伟大水利工程,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丰碑。它不仅发展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航运事业,而且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治水经验,对当时...
20
古代都江堰情况探原
◎ 徐中舒 川西地区,西北多山,东南平坦,是一个扇形三角盆地。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建以前,夏秋山洪暴涨,泥沙俱下。水至则一片泽国,水退则泥石满布。在这种情况下,下...
21
都江堰水利工程技术的历史演进
◎ 郭声波 都江堰系李冰所建,世人皆知。但世人把近代形成的都江堰系统及其技术特点皆目为李冰所创,是不了解其历史演进所致。秦凿离堆以引江水,原本是为了恢复成都航运...
22
一、都江堰的始创
今人称赞都江堰之始创,多从灌溉角度考虑。其实,李冰作大堰、凿离堆,引江水入郫江,主要目的乃是恢复和发展当时的成都航运。因为《史记·河渠书》已明确指出:“此渠皆可...
23
二、都江堰灌溉系统的技术改进
自秦至三国,成都平原的农地日益垦辟,对自流灌溉的需求日益增大,使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能从以保障航运为主逐渐变为灌溉与航运并重。为了扩大灌溉面积,人们开始设法在不失...
24
三、近代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形成
近代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形成,至迟应上溯到明代。前引张勋燎先生论文据明张彦杲《议处修堰新规》算出,嘉靖年间的堰体长度不到1000米,可证至迟到明代中叶,鱼嘴已后撤到...
25
都江堰发展回顾
◎ 冯广宏 我们所处的环境随着时间不断变化,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任何水利工程要永续运行,必须适应这些变化,不断地发展、演变,都江堰也不例外。因...
26
都江堰源流考
◎ 王增辉 都江堰为世界文化遗产,无坝引水、自流灌溉达2000多年,至今灌田面积逾6000多平方千米,为世界罕见的特大水利工程,成就了天府之国2000多年的伟业...
27
一、开明肇其端
望丛祠简介载:“丛帝鳖灵善于治水。《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水经注·江水》道:‘江水又东别为沱,开明之所凿也’。丛帝早在李冰之前对都江堰水利工程...
28
二、李冰集大成
蜀守李冰的贡献在于以下三方面: 1.修都江堰 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以行舟,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凿离...
29
三、历代先贤继往开来
李冰之后,地方行政长官,代不乏人,率领广大民众扩大灌区,维修管理,持之以恒,以确保江堰工程长青,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扩大灌区 西汉文帝末年(公元前14...
30
四、解放后重修古堰立新功
1949年都江堰解放,迄今发生了沧桑巨变。 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杨尚昆、李先念、江泽民、李鹏、胡锦涛、温家宝等先后视察都江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