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四川”:神话、历史、现实叠加的区域文化形象——对四川“天府”文化形象的新解读
◎ 徐学书
摘 要:以“天府”作为区域文化形象概念,其内涵应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适应时代需要。结合历史和当代人对“天府”内涵的认识,作为世人向往的地方,“天府”象征着“富庶、兴旺、和谐、智慧、美丽、幸福”。按照“天府”内涵的六大要素,四川在古史神话、历史文明与现实世界三个层面形成了形象叠加,“天府”既是古今四川的区域文化形象,又非四川莫属!
关键词:天府四川;区域文化形象;新解读
“天府”一词今人多释为“天然府库”。考其本义,当指天国藏纳宝物财货的地方,即“天国府库”之意。西周王族自称为天族,以周王国为天国,周王为天王、天子,故将收藏国家重要礼器及会盟文 书等宝物的府库称为“天府”,掌管“天府”的职官也因此被称为“天府”,后世亦将朝廷府库称为“天府”(如唐代王维“薄赋归天府”、《旧唐书·牛僧孺传》“终不得范阳尺帛斗粟归天府”)。战国以后人们将“天府”的内涵延伸,把物产富饶、江山险固之地和国都京城等地区比喻为国家(天国)宝藏府库所在之地,“天府”“天府之国”于是成为区域文化形象的代名词。在我国历史上,曾有10多个地方先后被誉为“天府”。战国末年成都平原开始被称为“天府”,自唐代起巴蜀地区亦被称为“天府”,“天府”长期被作为成都平原、四川的区域文化形象的代名词。然而,以“天府”为区域文化形象概念开始于2000多年前,其内涵亦应随着时代发展,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在轰动全国的“十大新天府”评选活动中,七大老牌“天府”地区除成都平原外纷纷落选。虽然成都平原在评选结果中排名第一,但评选过程中引发的“捍卫天府成都保卫战”及接踵而至的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天府”文化形象的冲击,使不少人开始反思“天府”概念的内涵问题。“天府”作为世人向往的地方,其内涵包括“富庶、兴旺、和谐、智慧、美丽、幸福”六大要素。按照“天府”内涵的这六大要素,四川形成了古史神话、历史文明与现实世界的形象叠加。“天府”既是古今四川的区域文化形象,又非四川莫属!现笔者将对四川“天府”文化形象的新解读简要阐述如下,以与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