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的历史本源
2025年09月26日
天府文化的历史本源
“天府”本义“天子之府库”,是指朝廷储蓄宝藏的仓库,无所不有,后引申为富庶肥沃之地。早在占国时期,苏秦为秦惠王指陈天下大势时,已发出“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的论断。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向刘邦建议定都关中,正是看中了其土地肥沃、经济富庶,又能贯通南北,攻守自如,“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然而经过自然环境恶化、战争和过度开发后,最初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关中平原逐渐衰落。
李冰修建都江堰,开凿二江,通过外江分流解决了岷江水患,又依靠内江将航运、灌溉和生活等所需的江水源源不断地送入成都平原,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水利灌溉网络,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区,保障了良好的农作物种植条件,成都平原自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已将“天府”之美誉冠于成都平原。从李冰治水到刘备治蜀,经过四五百年的积淀,成都平原最终取代关中,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更是郑重其事地记载蜀之为国,“地称天府”。成都平原与“天府之国”结下了1800多年的不解之缘,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