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制度科学自然

维护制度科学自然

由于宝瓶口通道狭窄而位置又不在正中,所以内江水直冲离堆,离堆对水流的顶托和飞沙堰的侧流会在离堆前面造成一种横向旋流,称为壅水,能将水中沙石从飞沙堰卷出,避免了宝瓶口及下游河道的淤塞。洪水越大,飞沙堰排沙石力就越大,甚至可以排出直径30厘米的卵石。这就是所谓的“二八分沙”,即八成沙石都被排了出去。而据四川大学专家测算,沙石的自动排出率达 98%,被全世界水利专家称为“不可思议的奇迹”。

当然,还是有少量上游来的沙石滞留下来。据此,李冰又总结出“深淘滩,浅包堰”的“六字诀”。这里的“滩”,指凤栖窝的一段河床。深淘滩,就是每年岁修时,河床淘沙要淘到一定深度。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洪灾;淘得过浅,宝瓶口进水量不足,难以保证灌溉。为此,相传李冰在河床下埋石马,作为深淘标志。浅包堰,是指飞沙堰在修筑时,堰顶宜低作,便于排洪排沙,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飞沙堰高度一般是高出江底河床2米左右。北宋时,“六字诀”改为“深淘滩,低作堰”,更易懂。

“淘滩”就是在江底淘沙石,即“岁修”,时间在每年霜降至立春。此时岷江属于枯水期,便于掏挖作业。同时,川西平原进入冬季,农作物需水量大减,地下水如井水及自然降水完全可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