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电信技术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男女老幼的日常生活,互联网技术深入各行各业,影响着千家万户,引发了工业的深化调整,催动了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催动着新一轮世界经济的大发展。量子卫星的升天,更是掀开了人类科学技术新的一页。一个国家不发展科学技术,就会落后淘汰,就会被动挨打。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努力创新,发展科学技术。中国要在科技创新中,迎头赶上世界科学技术和工业、经济水平,从而振兴中华民族。
地质学是一门相对古老的学科。传统地质学的理论遵循着100多年前的界律,用以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传统地质学曾有过历史上的辉煌,为人类认识地球和找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它毕竟是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地质理论。在这100多年中,各类科学技术都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世界工业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质科学作为一门和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学科,不可能一直抱着传统而踏步不前。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发生了地质力学与传统地质学的论战。地质力学对传统地质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使得传统地质学几乎体无完肤。但由于地质力学本身的缺陷,它既没有地质发展史的概念,又无法解释印度板块为何能从南半球移动到北半球等重大地质问题,广大地质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利用地质力学来解释各种复杂的地质现象,阐述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因而逐渐被搁置。而传统地质学虽已遍体鳞伤,但凭着深厚的基础,几乎所有的地质工作者在学校学习的都是传统地质学的理论,因此仍能坚持下来,在中国地质界占据统治地位。只不过由于传统地质学的地台说、地槽说已被地质力学批判得难以继续宣讲,于是就用板块代替地台,用造山带代替地槽,坚持着固有的思维。
在世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大背景下,地质学要不要发展?是坚持旧的思维,故步自封,还是继承旧理论的精华,根据实际情况,推陈出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出更合理的理论认识?这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在大改革、大创新的时代潮流面前,必须要作出的选择。让我们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大胆创新,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
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或者反对哪种地质理论。每一种地质理论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都有其可取之处,我们不应当全面否定它们,而应当博采其精华,抛弃其谬误,综合各家之长,更上一层楼,在提高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本书就是吸收了传统地质学、地质力学和地壳波浪镶嵌理论的精华,提出板块构造的新认识。受资料的限制,本书未能对各类板块构造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尤其对各类岩浆岩、火山岩的发育与板块构造的关系更未涉及,板块内部也尚未根据不同地段的构造特征进行细分,以适应实际地质工作的应用,而仅仅只是抛砖引玉式地作些简单的介绍。板块构造理论还仅是个新事物,还需要广大地质工作者在实践中去探讨、去发展。
本书在2008年就已完成初稿,曾寄中国地质大学索书田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王桂梁教授审核。索书田教授曾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本书引用了王桂梁、琚宜文等教授所著《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一书中的一些插图,马俊文先生提供了相关资料,同时得到了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普查综合大队胡靓大队长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由程红梅、方静、陈冲、许莉等同志帮助整理资料和制图,最终于2016年9月完稿。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方道恕
2018年4月于南昌县向塘西煤田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