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板块内部地震发生原因的探讨

三、亚洲板块内部地震发生原因的探讨

一直以来都以为板块内的地震是由于地层受到挤压而发生移动所致,所以要测量地层中压应力的大小,以进行地震预报。这种理解是不够全面的。不论何种原因产生的地壳板块的移动、板块碰撞对接和错动,都可以引发地震和火山活动,但是板块内部的地震与上述情况有所不同,板块内部的地震主要是由板块内部构造的发育而形成的。板块内部地质构造的发育,必然会发生地层隆起、拗陷、褶皱和推覆构造,这就要求上下地层之间发生移动,因此在上部地层与下部地层之间必然有一个滑脱面。滑脱面以上的地层沿滑脱面滑动,形成隆起、拗陷、褶皱和推覆构造等,从而引发地震。如果没有滑脱面,就不会产生层间滑动,就不可能有地震,因此滑脱面的存在是地震发生的第一要素。即使是地壳板块的移动、碰撞和错动而引发的地震,也要求在地壳板块之下有一个滑脱面,如果没有滑脱面存在,板块就不会发生移动了,也就无板块构造和地震可言了。

所谓滑脱面,就是地壳或地层中的软弱面,可以由软弱的地层或不整合面等形成,如泥岩层、片岩层、煤层等可塑性大的地层形成滑脱面。因此地壳中有多个滑脱面存在。不同深度的滑脱面,引发不同深度的地震,地震的强度也不同,影响的范围也不同。

既然滑脱面是引发板块内部地震的第一要素,因此进行地震预报仅是测量地层中压应力的大小是不够的。有的地方受到的压应力很大,却没有发生地震,有的地方受到的压应力并非最大,却发生了地震。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地震点的地层沿滑脱面发生了滑动。预测一个地区什么时候会发生地震,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这个地区深部有几个滑脱面,每个滑脱面的抗剪强度有多大。地震之所以发生,是地层沿滑脱面滑动了,也就是地层受到侧向挤压,克服了滑脱面的抗剪强度,才能产生地层沿滑脱面的滑脱。地层受到侧向挤压力是不会马上发生移动的,只有克服某个深度上滑脱面的抗剪强度之后,其上面的地层才会滑脱移动。因此开展地震预报,就要测定各个滑脱面岩石的抗剪强度,并建立地层侧向压应力与深部各个滑脱面抗剪强度的对应关系。即弄清表层侧向压应力多大时,对应各个深度滑脱面承受的剪切力有多大;当表层侧向压应力达到多大时,才可能克服某个深度上的抗剪强度引发地震。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不同深度滑脱面所承受上覆地层的静压力。满足了上述条件,还不一定发生地震,还必须满足一定的边界条件。例如在新夏系第二拗陷带,满足上述条件后,仍不一定会发生地震,因为周围的地层还会牵引乃至阻碍该地层的滑动。新华夏系第二拗陷带承受由西向东的挤力,必须在该地区的北面或南面有一条北东向或东西向断裂带存在,该地区地层滑动在横向上的阻力就会减少,地层的滑脱才会发生,从而引发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