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前缘增生构造

1.板块前缘增生构造

板块的前部在移动时必然承受阻力。如果这个阻力很大,阻止了板块的前移,则会在板块前部产生挤压隆起带,如南北美洲西部濒临太平洋的科迪勒拉山和安第斯山带。如果这个阻力不足以阻止板块的向前移动,则板块的前缘虽然承受压性或压扭性应力的作用,但这种压性或压扭性应力所产生的构造在地表呈现不出来,只是明显地形成了板块移动前缘增生带(图2-2)。所谓板块移动前缘增生带,就是现在的大陆架沉积带。随着板块的向前移动,大陆架沉积也向前推进,在各个地史时期形成了各自的板块前缘的增生带。这个增生带只能形成在板块移动的前缘,而不会形成于板块的后缘或两侧,所以称为板块移动前缘增生带。板块前缘增生带的沉积分为两部分:前部波浪带,为细碎屑、胶体和化学沉积;后部海陆交互地带,以碎屑沉积为主。早在20世纪80年代,杨巍然教授等就提出了大陆边缘增生带[1],指出扬子板块从元古代末期到早古生代,形成了向南增生的大陆边缘增生带,只是未将该增生带的形成与板块移动相联系。扬子板块在震旦纪和早古生代形成的向南增生的板块前缘增生带,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板块前缘增生带,也是较为典型的板块前缘增生带,扬子板块也因该前缘增生带的发育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