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推覆构造
2025年09月26日
2.武功山推覆构造
武功山推覆构造发育在天目山—怀玉山—武功山—诸广山弧形隆起带的中段。武功山隆起带原为秦岭—大别山板块碰撞隆起带和南岭板块碰撞隆起带的伴生边缘隆起带,分隔为南北两个板块碰撞构造。其南北两侧分别发育了吉安红层盆地和清江红层盆地。古近纪江南弧形构造开始形成时,利用了近东西向展布的武功山隆起带,使之向北推覆。武功山的上元古界推覆于北侧清江盆地的上白垩统之上,从萍乡到新余的二叠纪地层中也广泛发育推覆构造。武功山南侧,从安福到吉水,发育了更为强烈的滑覆构造,形成了多层楼式的构造面貌。武功山南北两侧的煤炭资源赋存都与这些推、滑覆构造相关。武功山推覆构造的发育,又促使萍乡—乐平一带晚古生代地层发生强烈的倒转褶曲,褶曲轴面南倾,并与下伏的早古生代地层不协调,上古生界褶皱紧密,下古生界则褶皱宽缓。这说明武功山推覆构造对其北面的古生代地层褶皱产生重大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在表层,产生紧密褶皱。深部虽有影响,但不是太大,所以深部下古生界只是发生宽缓皱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