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的生油层
找石油首先要找到生油层,我国最重要的生油层是什么地层?这个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问题,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不然,我国自1959年在大庆找到石油后,全国都在中生代陆相地层中找石油,尤其在白垩纪陆相地层中找石油。大多数省份都在白垩纪红层中打过找油孔。江西樟树在白垩纪红层中打找油孔,石油没找到,却打到食盐。陆相地层中生油量很少,且不易保存,像大庆那样的油田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陆相地层储存的石油在全世界也占不到5%,因此依靠在陆相地层中找油是没有出路的,不可能改变我国缺油的局面。
95%以上的石油生成于海相地层中。从板块构造的观点看,石油主要生成于板块前缘增生带的前缘和板块碰撞隆起带两侧的拗陷盆地中。前些年,我国在中生代的板块前缘增生带和板块碰撞隆起带两侧盆地中找到了石油,主要是南疆和鄂尔多斯的石油,这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油田,主要产出于侏罗纪地层中,处在特提斯海的周边。南疆油田位于川疆板块北部前缘增生带,鄂尔多斯是盆地产石油。有些人把鄂尔多斯盆地定为湖泊相,其实是不妥的。鄂尔多斯盆地是秦岭—大别山板块碰撞带北侧的拗陷盆地,盆地西缘是和中特提斯海相通的,其沉积物应属海相沉积,和现在的地中海沉积相似。鄂尔多斯油田主要在古特提斯海北部、三北拗陷带西端及华北板块西南部的前缘增生带。中生代的海相地层是我国重要的产油地层之一,无疑是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去寻找石油的。但是中生代石油地层时限较短,分布区域有限,并不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油层。
晚古生代,华北板块和南华板块北移,形成了广阔的前缘增生带,可以生成丰富的石油。在华北板块北部前缘增生带中,从泥盆纪到早二叠世的巨厚地层都可以生成石油。而南华板块和川疆板块北部的前缘增生带,从上石炭世到早三叠世,也发育了巨厚的生油地层,而且分布范围广阔,应当是中国最主要的生油层。从泥盆纪到早石炭世,在广西、湘南及广东一带形成的板块移动中部拉薄拗陷构造中,也能形成石油,只是范围不大。早古生代是地球上生物第一次大爆发时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当时都发生向南的移动,都形成了前缘增生带,其中的海相地层也应是我国重要的生油层。白垩纪到新近纪,中国大部分为陆相地层,但在中国西部,中特提斯海关闭后,南疆以南形成了西藏海,羌塘、冈底斯、喜马拉雅等板块从白垩纪到新近纪相继北移,也形成了前缘增生带,应当可以生成石油。但这些石油由板块碰撞构造的发育而受到挤压,石油沿单向错动构造的断裂带向云南缅甸西部一带流动,石油消失殆尽。古近纪至新近纪,亚洲板块西移,在西夏海中形成了从俄罗斯勒拉河到贝加尔湖、贺兰山、龙门山、云南西部和缅甸西部的板块前缘增生带,该板块前缘增生带中应该蕴藏丰富的石油。中国东部,从黄海、渤海、东海到南海的大陆架,是现代的板块前缘增生带,也有丰富的石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发现的可燃冰,即是在亚洲板块东移时的前缘增生带中形成。
由上可见,中国最重要的生油层是晚古生代的海相地层,主要位于南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北部的前缘增生带中,其次是中生代(侏罗纪)的海相地层,主要在古中特提斯海的周边。早古生代生物种类及数量虽不及晚古生代丰富,但时限很长,生成的石油也应很丰富,只是时代久远,经历了强烈的地壳运动,赋油区的地质变化很大,寻找的难度很大。中国中西部古近纪末至新近纪西夏海中形成的海相地层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中国东部第四纪形成的大陆架沉积带中也有可观的石油蕴藏,而且没有经受强烈的地壳运动而发生迁移,便于寻找。因此,中国应该是一个石油蕴藏极其丰富的国家。